看!好一幅南方“智繪”春耕圖
東風吹綠草,布谷勸春耕。盡管今年的春天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但一幅科技底色的“春耕圖”正在南方各省的鄉村田野精心描繪:手機App、視頻在線直播、科技特派員線上“問診”……
微信、QQ、App、視頻直播,遠程指導春耕生產
如何在疫情期間春耕防疫兩不誤?答案在網絡、云端。湖南長沙望城區烏山街道團山湖村中新農業合作社、農美農業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村民們正戴著口罩,熟練地育種、消毒、蓋膜。“我們通過微信、網絡等形式,指導農企加強主要農資的調運和儲備,組織適銷對路農資品種,確保春耕備耕農資供應充足、質量可靠。”團山湖村黨總支書記程府迎說。合作社不少蔬菜大棚已陸續栽種,并通過電商等銷售形式供貨。
在南京,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張紹鈴教授組織科研人員開展網絡問卷調查,針對當前梨園生產遇到的果樹修剪、新苗的澆水培土、病蟲害防治等問題,專家團隊發布技術指導方案,并通過在線視頻、電話、QQ、微信等多種方式對農戶進行指導。而匯集21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上市公司的“江蘇布谷鳥種植聯盟”平臺上,專家們分別圍繞施肥、除草、防病蟲害等主題對農戶進行線上指導,已有30多萬用戶關注了該平臺,并收看在線直播。
科特派、農技專家活躍在春耕一線
在福建寧化、上杭、永安等8個市縣,水稻科技服務團隊針對早稻產區提出改種生育期更短的品種,采用集中育秧、供秧等建議,并提供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綠色高效栽培模式技術……2月18日,記者從福建省農科院獲悉,防疫期間,該院22支科技服務專家團隊、400多名科技特派員,主動對接受疫情影響的農業企業、合作社等260多家新型經營主體,采取電話、微信、QQ等方式,開展春耕生產技術指導與咨詢服務,解決技術問題94項,其中重大技術問題6項。
為給種植大戶及廣大農民及時提供遠程技術診斷、技術指導、技術咨詢等服務,江蘇連云港公布該市“鄉村振興農業科技專家服務團”專家手機號碼,24小時開機。在湖南,一場以“戰疫情,保春耕”為主題的稻蝦種養專家在線答疑解惑活動在湖南益陽南縣的洞庭蝦網上進行,水產專家們通過答疑,并給出下階段種養建議。
防疫、春耕、脫貧攻堅“三不誤”
在田間拔草、備耕、放基肥、蓋地膜……2月18日,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斗江鎮牙林村微田園基地,村民們在忙著為新的一年育苗、種植蔬菜做準備。
“為搶抓農時,盡快復工,我們一邊抓緊跟農業主管部門做好復工復產申請工作,一邊嚴格抓好各項消毒防控等措施,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放心就業,實現村民增收、企業增效!” 微田園基地負責人蘇興偉說。
春日勝黃金,農時不等人。連日來,廣西三江涉農部門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扎實推進侗鄉春耕生產,引導當地群眾有序開展春茶開采、油茶備耕、微田園就業等工作,全力確保疫情防控、春耕生產和脫貧攻堅“三不誤”。
這幾天,陸續有外省車牌的大卡車開進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瓦房鄉,每車都滿載著近30萬株來自浙江海寧的桑苗。得知又有56萬株桑苗將運到,瓦房鄉干塘、浪戛、保和3個村的村民們早早地守候在路旁。車子剛剛停穩,村民們就利索地卸苗,裝到自家的摩托車、拖拉機上,一趟一趟往田里運。
每年春耕時節,也是滇西一帶農民移栽桑苗關鍵期。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原本定好的桑苗沒能如期運到,這可急壞了蠶農。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農業科技部門想方設法,積極聯系供苗商,反復與海寧市方面協調,終于給運桑苗的大貨車辦妥了通行證。與此同時,區和各鄉鎮的農科人員引導各村群眾開壟引水,備好地膜肥料,做好移栽前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