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創新|中國智造的未來之路 2016年第六屆中國工業數字化論壇天津分論壇召開
    來源: 中國信息協會 作者: 發布時間: 2016-04-22

        2015年,在“工業4.0”風起云涌之際,中國政府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中長期規劃,此后中國制造朝著產業中高端方向加大轉型步伐。在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戰略的陸續提出,在中央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為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加速天津市制造業信息化提升轉型進程,由中國信息協會、天津市發改委、計世傳媒聯合主辦,天津市信息中心、天津市高新技術企業協會、e行網承辦的2016年第六屆中國工業數字化論壇天津分論壇4月15日在天津市迎賓館順利召開。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何翠芹、天津市發改委工業處處長徐振銘、天津市工信委處長魏樹松、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屈賢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天津市信息協會會長樊月龍等多位領導及嘉賓蒞臨現場,天津市政府相關領域嘉賓,天津市制造業企業、高科技企業、汽車裝備制造企業 、能源企業領導,解決方案提供商,學術專家,各領域相關優秀企業代表近150人應邀參會。
       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何翠芹致辭并表示:“今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的關鍵之年,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均明確提出,實施智能智造工作,加快發展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設備,培訓、推廣、推行智能制造模式,是未來中國制造發展的方向,而智能制造的實現則將極大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體現了供給側改革的方向。本次論壇是中國工業數字化論壇舉辦十年來首次走出北京,分論壇第一站來到天津市,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兩化融合將是未來京津冀地區實現協同共贏的必要手段,也是未來京津冀地區實現彎道超車,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1.jpg

    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何翠芹

    天津市發改委工業處處長徐振銘、天津市工信委處長魏樹松都表示此次論壇將對天津市工業進一步發展起到非常大的支撐作用,作為天津市經濟分管部門以及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職能部門,對于此次論壇表示非常支持。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屈賢明在此次論壇作了《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方略》報告。屈賢明說:“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對我國制造業帶來很多變化,一是產品創新,制造業的網絡化、智能化是實現產品創新的共性技術,將數字技術和智能技術植入產品,使產品功能極大豐富,性能發生質的變化。二是制造過程發生很大變化,從產品設計、制造過程和管理水平,發生很大的變化。三是產業模式發生改變,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泛在信息的強力支持下,將大力促進規模定制生產方式的發展,深刻地改造制造業的生產方式的發展,使一些新的生產模式出現。”

    第二,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方略。屈賢明說:“我有這樣幾點思考,一是我們應該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借鑒三國(德國、美國、日本)的不同做法、不跟風、做好頂層設計。以下三點值得借鑒的:

    1.打好精益生產、工藝優化、流程再造這個基礎,以西電為例,2015年收入170億,與2014年持平,但利潤由8億增長到16億,主要是推行精益生產的結果,加之出口效益好。

    2.在研發設計和服務環節推行互聯網+服務。

    3. 制造過程推動制造+互聯網。

    三在制造企業推定智能制造不能一蹴而就,要打持久戰,既要循序漸進,又要引入并行發展思路。例如推行智能制造先要補上精益生產的課,又可引入并行的思路,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手段來解決精益生產中的問題。

    四要以提高經濟效益、提高質量、快速反映市場為目標,也就是TQCSF。

    五是全力解決智能制造關鍵零部件和裝備落后的瓶頸。用自主化的中國設備裝備中國的數字化工廠,不能外國的機器上崗,而中國工人下崗。(即一要開展國產設備和軟件裝備數字化車間、工廠試點示范。二是突破傳感器、控制系統、檢測儀表、機器人、伺服電機、智能化的物流設備等關鍵零部件。)

    六是加快推動智能制造人才培訓。企業對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明顯、緊迫,僅僅通過學歷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式已經難以滿足企業緊迫的用人需求。西門子、GE、施耐德、菲尼克斯、festo等指明國外廠商多年來投入巨資與國內院校開展共建實驗室合作,通過技術入侵、先入為主的方式從源頭布局國外裝備與技術,對國產裝備中國智能制造形成擠壓態勢。”

    “從一個國家從一個地區要做好頂層設計,不要照搬照抄,要借鑒他們好的做法,結合我們本地區的這個實際來做好發展。”屈賢明說。

    2.jpg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屈賢明

    理光(中國)華北區辦公咨詢顧問劉一博作了《理光“智能辦公”助力中國制造》主題演講。劉一博從制造業企業文檔管理現狀,所存在的特點和問題、理光制造業智能辦公解決方案以及案例分享三方面進行闡述,文檔的成本,企業的文檔管理總成本占這個企業營業額的1%到3%,理光有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這部分的成本將會下降10%到30%,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

    3.jpg

    理光(中國)華北區辦公咨詢顧問劉一博

    SAP大中華區全球合作伙伴運營部聯合創新中心首席行業架構師/研究員孫敦圣作了《SAP數字經濟轉型和互聯制造創新解決方案》主題演講。孫敦圣講道:“企業要想做4.0,第一個要垂直集成,業務系統、生產系統,還有管理系統,設備要有;第二縱向集成,構思、設計、計劃、制造、運營、服務等等,就是要有解決方案的生命周期;再就是分享經濟,也就是價值鏈集成。今天的核心,互聯是要智能的互聯,同時我們要做可靠和強健的通訊的工具,第二我們要轉型,最后要重構。”

    4.jpg

    SAP大中華區全球合作伙伴運營部聯合創新中心首席行業架構師/研究員孫敦圣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作了《中國新工業革命》主題演講。工業分工理論,指導了我們單件產品,大批量生產的工業基礎,這個工業基礎,既有理論支撐,還有標準和規范。寧振波認為:“在今后30年到50年內,三類模式并存,第一種單件產品大規模生產,第二個多批量的產品小規模生產,第三個個性化的生產,三種模式并舉。”而對于制造企業轉型,寧振波認為:“企業首先是做正確的事,與正確的做事,同樣重要,不可偏廢,做正確的事是選擇和決策,一個企業有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方向就是正確的做事,所以說正確的做事是路線和方法,是我們管理層和執行層要干的事。二者對立必敗無疑。”熱點之下需要冷靜思考,寧振波說:“我們現在是消化工業4.0不是消費工業4.0,因為這個不是一個點,工業智能制造轉型有4個痛,工業文明的缺失,技能專家培養的缺失,掙錢錢的缺失,知識產權的缺失。”

    最后寧振波分享北航劉強教授對發展智能制造的三不要的觀點,2.0不要在落后的工藝上搞自動化,3.0不要在落后的管理上搞信息化,4.0不要在不具備數字化、網絡化基礎時搞智能化。

    5.jpg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信息技術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

    天津市信息協會會長樊月龍結合天津市政府著主抓項目,以3D掃描、三維激光掃描儀、合成孔徑雷達掃描、衛星遙感、智能識別、機器換人、3D打印、虛擬現實等智能技術促進天津制造企業走向智能化。

    6.jpg

    天津市信息協會會長樊月龍

    天津賽象科技公司經理曹瑋作《信息化促進企業管理提升》主題演講。曹瑋從賽象科技公司介紹、企業戰略、利用信息化助力企業戰略和企業管理及標準化工作四個方面進行精彩闡述。

    7.jpg

    天津賽象科技公司經理曹瑋

    高峰對話環節以中國式創新—中國智造的未來之路為主題,天津市信息協會會長樊月龍主持,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韓子森、理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魏曉蕾、天地偉業市場部經理呂鵬、SAP大中華區全球合作伙伴運營部聯合創新中心首席行業架構師/研究員孫敦圣參與對話,就“中國智造”面臨形勢和趨勢、天津制造企業轉型智能制造需要怎樣的商業模式、人才培養、智能制造標準化對企業轉型升級的思考等方面進行探討。

    8.jpg

    順勢、明道、優術、踐行,本次論壇以中國式創新—中國智能制造的未來之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以工業制造業企業為主題,本著務實、創新合作的原則,穩步開展,全面闡述相關理論、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深度探討智能制造推進策略,有很強的針對性和使用性,也將為企業實現智能制造提供寶貴的經驗,拓寬思想,分享經驗,互相促進,相互借鑒,為推進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建言獻策。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