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網絡支付平臺成“漂白通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12-31

    據報道,近來,一些非法網絡支付平臺通過技術手段為“黃賭毒”、電信詐騙及地下錢莊等違法犯罪行為提供支付接口服務,從中牟取暴利。日前,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公安機關破獲多起非法網絡支付案件,打掉一批非法支付平臺,維護了國家金融管理秩序。

     網民指出,隨著第三方支付越來越普遍,不少違法犯罪分子盯上網絡支付渠道,利用新技術、新概念進行偽裝,為黑灰產業鏈提供資金流轉服務,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大隱患。整治支付平臺亂象須中國人民銀行、銀聯、網聯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強大的監管合力,共同構筑經濟安全有序運行的強有力屏障,絕不能讓非法網絡支付平臺成為“漂白通道”。

     網民“吳海柱”表示,部分網絡支付平臺主要服務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線下掃碼業務,因此也成為“第四方支付”。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搭建成本低廉,能夠為非法網站提供結算通道、技術支持和售后客服支撐,充當非法網站運營者和客戶之間的第三方角色,黑灰產業在資金結算方面更加便捷。

     網民“柳燁”指出,目前對于“第四方支付”平臺,門檻、規范尚未有統一的國家標準,行業發展多以自律為主。規模較大的平臺相對會比較珍惜自己的“羽毛”,而規模較小的平臺,未來經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往往追逐快錢,忽略了合規自律。

     網民認為,“第四方支付”平臺違法成本偏低,是導致亂象頻發的原因之一。“提高違法成本是急需改進的地方。”網民“董希淼”說,相較于傳統銀行業,對支付平臺的處罰依據大多屬于部門規章,建議將部門規章提高到立法層面,增強監管的權威性和震懾力。

     網民“芊奇盛”表示,整治非法支付平臺須多方共同努力。近年來監管層多次出臺文件,對第三方支付平臺予以規范。銀聯、網聯須依托大數據和智能風控相關技術,積極開展風險監測工作,助力監管機構、公安機關識別違法違規行為,保護人民群眾資金安全。

     (記者 李奕蕾 整理)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