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22日,由中國信息協會、山東省交通運輸廳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智慧交通建設高峰論壇”在山東濟南隆重召開。
出席本次高峰論壇的嘉賓有中國信息協會會長何翠芹、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司家軍、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所長陸化普、山東省公安廳交管局副局長賈興無、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副理事長關積珍、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朱玉、濟南交警支隊副書記韓軍慶、華為E
何翠芹會長在致辭中表示,建設交通強國要主動擁抱互聯網,利用互聯網提速智能交通的發展。近些年,智慧交通對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治理體系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全要素、全周期的數字化;二是推動生產組織的智能化、自動化。三是推動運輸服務的一體化便捷化。四要推動行業治理的精準化、協同化。隨后,何會長向與會代表提出智慧交通建設的三點建議:一是要強化頂層設計,謀劃好中長期的發展。二是要堅持重點突破,務實推動發展,推動新一代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等試點,加快先進的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的融合應用;三是要加強跨界協同,形成工作的合力,明確政企的定位,加強交通發展部門的聯動,深化部門的協同發展機制,統籌各行業的資源。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司家軍在致辭中表示,山東是沿黃河經濟帶和環渤海經濟區的交匯點,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優勢。這次智慧交通論壇在山東舉辦,意義重大,以此為契機,山東交通運輸將進一步深化合作交流,借鑒優秀經驗、做法,將把智慧交通發展作為重要引領和驅動,緊緊圍繞交通強國建設和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戰略目標,以行業數據整合有效推動,以提升綜合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為導向,不斷創新實踐,實現“互聯網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所長陸化普在《交通強國建設智能交通發展戰略與關鍵》總結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要點,要實現三個轉變,第一,由注重“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第二,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綜合交通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第三,要實現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努力實現“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交通系統。目前城市交通發展面臨更復雜的問題與嚴峻的挑戰,陸化普從六個方面指出未來智能交通的重點與關鍵,來實現智慧交通的“緩解擁堵、提高效率、減少事故、提升品質”四大使命。
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院長王林在題為《山東省智慧高速建設的創新實踐與思考》演講中,通過多個案例分享了山東省智慧高速建設創新實踐與高速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辨析了基礎設施的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之間的關系,通過建立有效的車路協同系統,使得滿足要求的智能車輛,依靠智慧的路網實現安全的駕駛。他強調,要重點突出安全、高效這兩個核心的特征,要做到不同的創新技術的系統性和集成化的應用,不僅要注重技術創新,也要重視機制創新。
華為E
深信服政府事業部總經理姜威作了題為《智慧交通安全體系規劃與實踐分享》的演講,他講到,智能高效的安全體系應該具備三大特點:第一,安全可云化、服務化、可視化交付,按需索取,簡單、省心;第二,人機共智,有效的安全防護策略和持續運營的安全體系;第三,技術體系和管理手段并重。
中國聯通集成有限公司智慧城市首席專家馮朝明在題為《智慧交通聯動城市智慧新未來》的演講中提到,依托
阿里云城市大腦交通團隊高級技術專家余亮作了《城市大腦在智慧交通中的實踐》的演講。針對當前交通精細化管理的痛點,余亮建議,基于城市大腦的架構,設計交通精細化管理的關鍵路徑,完善城市交通精細化畫像,通過智融、協同、智控及惠行從而實現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副理事長、國家智能交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關積珍作了智能交通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演講,他提到,交通設施需增設無線通信能力,預留新型通信接口,實現道路信息的實時采集、回傳與分享。車路協同系統,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智能汽車智能化管理運營,智能化服務,智能化決策載運工具智能化,基礎設施智能化,智能出行服務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濟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黨委副書記韓軍慶作了《“智慧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科技處處長鄒迎作了《北京交通信息服務歷程與思路》的專題演講,她針對交通運輸領域長期存在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以北京交通為例,回顧了二十年交通信息服務的發展歷程。她指出,目前交通信息服務的發展趨勢從網站系統向智能終端系統轉變,通過出行數據、出行支付數據、出行服務信息的整合,注重解決好政府、出行者、運輸企業與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信息中心副主任劉浩作了《聯程運輸中的銜接關鍵問題研究》的演講,他以航運智能化這一細分領域為關注點,聚焦機場客流的大數據分析、客流運輸疏導、陸空一體化運行等問題,通過大興機場的案例,就如何打造不同以往傳統的應用場景,更好地實現航空、陸運的數據共享進行了分享。
北航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魯光泉作了《以技術創新引領交通裝備發展支撐交通強國戰略》的演講,魯教授對交通及裝備發展提出四點重要啟示:第一,科技創新是交通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第二,安全、綠色、高效和智能已經成為交通發展的共同目標;第三,網聯化、智能化、協同化成為主要的技術手段;第四,節能與新能源載運工具和交通系統的高效運營已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
北京文安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陶海、華為企業智能安防產品線首席技術專家余倬、易捷行云架構副總裁李劍、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技術部副主任郭乙運分別作了《
本屆大會為期兩天
正值我國成立
第三屆中國智慧交通建設高峰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