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涉及企業的規劃信息從申請到獲取只用了10分鐘,不動產登記不需要一沓材料一天就能辦完……過去必須多部門協同、多單位共享的數據材料,現在不需要打電話、人跑腿,就能自動“飛”過來。在北京的政務大廳里,區塊鏈技術大展拳腳,助力營商環境更上一層樓,進一步夯實了辦事群眾的獲得感。
區塊鏈技術輕而易舉地破解了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的大難題、實現了銀行對貸款企業的快速授信,如此之高的效率不禁令人稱奇。更令不少人感到欣慰的是,終于聽到了區塊鏈落地實際工作,替老百姓解決現實難題的案例了。毋庸諱言,一段時間以來,“區塊鏈”三個字或是出現在資本市場的“估值”故事中,或是出現在一夜暴富的“炒幣”傳說里。似乎人人都在談論它,卻沒有誰能真正說清楚它是什么、從何而來、能干些什么。話題翻來覆去總繞不開一個“炒”字,被噱頭所包裹的區塊鏈,一度有被污名化的傾向。“信息技術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目的”,區塊鏈也離不開這一定律。我們堅信,只有更充分地應用于經濟社會發展,進而解決現實問題,這一新技術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作為全國智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北京向來領創新風氣之先。如今瞄準政務服務的痛點,這無疑為區塊鏈的應用探索出了一個有益方向。但平心而論,包括北京在內的大部分地區對于區塊鏈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如果把區塊鏈技術比作一棟高樓,那么目前適合建設這棟樓的地方并不多。同時,像共識算法這樣的“施工技術”還難言成熟。更關鍵的是,區塊鏈的技術平臺和底層算法大多來源于國外,我們國家還沒有做到技術自主可控。跟其他新技術一樣,區塊鏈這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需要適宜的陽光雨露,呼喚辛勤的耕耘付出,必須抱持一份理性靜待厚積薄發。
近些年來,備受矚目的風口很多,大數據、云計算、共享經濟、人工智能……可說是百花齊放,但推動國家科技實力進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參差不齊,也有新技術新業態因野蠻生長、肆意炒作而走了彎路。當前,區塊鏈技術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正是相關部門探索建立監管體系最好的時機。也要看到,區塊鏈的匿名性與弱中心化的架構,是傳統監管方式難以兼容的。這敦促著相關部門要創新方式方法,以適應新形勢。讓監管建設與技術發展齊頭并進,為區塊鏈研究打造一個踏踏實實的氛圍,引導其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這一革命性技術才能真正不負眾望。
在數字技術領域,中國正從跟跑者、并跑者逐漸變成領跑者。不論技術如何迭代,源遠方能流長、根深才能葉茂的規律不會變。引導更多新技術“接地氣”,這是對技術發展本身負責,也是對整個社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