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共建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機制?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3-31

        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一項在電子政府環境下政府創造、收集、分析、利用、傳播和發送信息的系統工程,它不僅僅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代替手工勞動,而且是通過政府管理手段的革新,不斷為政府職能、組織結構、決策方式、管理行為、運行模式、工作流程等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調整,促進政府管理方式的變革,從根本上提高政府管理的水平。筆者認為,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順利實現,必須建立強有力的保障機制。 

    1、組織保障機制 

    組織保障機制是一種通過建立相關的組織管理機構實施人為干預與調節來增進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行政機制。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應納入國家統一規劃和管理,由某一專門機構來具體負責實施。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主管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部門,這對實施國家的發展戰略、發展協作性的生產體系、規范行業行為等都是不利的。筆者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的服務機構,負責實施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統籌兼顧,統一規劃,從全局出發,重點規劃設計政府部門協同工作的內容和流程,打破信息資源“部門割據”、“條塊分割”的局面,解決政務信息資源為各個部門所有、各個部門壟斷的問題,真正實現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服務機構是實現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有效手段。 

    2、法律政策保障機制 

    近年來,我國政府制定并頒布了一系列有關電子政務建設的法規政策,如《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指導意見》、《電子政務工程技術指南》、《電子政務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平臺總體框架技術指南(試行)》、《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信息處理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全國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建設2001-2005年規劃綱要》等。政府部門還需要加快制定一系列有關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方案、制度、規定、條例等,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為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提供一個良好的法律政策環境。在制定有關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的發展規劃和相關標準時,要堅持共享共贏、公平多贏、可操作等原則,不僅要有相關部門的領導、IT專家參與,還要注重吸收行政管理領域的專家、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的專家參與,確保法律政策的科學性、權威性、統一性。 

    3、經濟保障機制 

    經濟保障機制是按照“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建立的協調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供需雙方利益的市場機制。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實現離不開足夠的資金投入,政府是實施電子政務的主體,各級政府要成為資金投入的主體力量,要為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提供足夠的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將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所需經費納入本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對于涉及多個部門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工程建設,資金應統籌安排,公共部分的建設要設立專項經費予以保障。而共建共享所需資金僅僅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遠遠不夠,還應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投入主導作用的同時,制定相應政策,充分調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參與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系統工程建設、管理和運營,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程的建設和管理需要積極探索市場化運行模式,逐步向企業化、市場化運行方向轉化。在資金投入過程中,要切實加強資金管理,完善資金管理制度和資金使用的績效考評制度,提高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4、技術保障機制 

    4.1構建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平臺 

    根據《電子政務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平臺總體框架技術指南(試行)》的要求,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平臺應由流程管理系統、應用集成系統、應用適配器系統、管理和監控系統、安全支撐系統5個基本系統組成。其中,流程管理系統、應用集成系統、應用適配器系統是平臺的核心。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平臺采用“三橫兩縱”的總體框架結構。“三橫”為流程層的流程管理系統,應用層的應用集成系統,數據層的應用適配器系統。“兩縱”為支撐“三橫”的管理和監控系統及安全支撐系統。“三橫兩縱”以“三橫”為主體,重點解決信息共享互聯互通中數據交換、應用集成、流程協同三個層次的問題。“兩縱”是“三橫”實現安全的、可管理的、可監控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環境的支撐。 

    4.2全面推行標準化 

    標準化是實現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先決條件,無論是網絡統一平臺還是資源共享,都需要標準。我國電子政務統一標準的出臺速度跟不上電子政務建設步伐。目前,我國電子政務相關標準很多。僅我國已經頒布的國家級標準就達800多個,此外還有各式各樣的行業標準。但是如此眾多的標準缺乏統一性,標準過多、過泛給政府部門和相關廠商帶來了很多不便,甚至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島。對眾多標準加以統一和規范,是解決標準滯后與過多、過泛的惟一途徑。因此,要加強標準化建設的管理工作,統一網絡和信息的標準規范,統一標準是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基礎。 

    4.3加強共享數據庫建設 

    目前,我國信息資源開發和共享相對滯后的矛盾十分突出,在信息化建設中出現了“有路無車”和“有車無貨”等現象,許多數據庫更新不及時,甚至是“死庫”,一些電子政務關鍵業務不能實現互聯互通和互操作。從而造成了許多信息基礎設施和技術設備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約了電子政務功能的發揮。因此,必須改變目前建庫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局面。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建立電子政務信息共享數據庫,有效調控增量資源,激活存量資源,最大限度發揮現有資源的潛能。 

    5、人才保障機制 

    電子政務培訓工作已經被納入“國家信息化培訓工作”中,成為“國家信息化培訓工作”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政府有關部門文件的指示精神,國家信息化培訓認證管理辦公室成立了“公務員信息技術與電子政務應用能力培訓專家委員會”,并制訂了《國家公務員信息技術與電子政務應用能力培訓大綱(試行)》,同時配套制訂了《考試大綱》,建了相應的題庫,由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組織編寫了《信息技術與電子政務》系列教材。但就整體而言,我國公務員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對電子政務的認識水平還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首先,從公務員的文化知識素養看,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差距很大。經過1998年機構改革,國務院近1.7萬名公務員有65%以上具有大學本科學歷,但在地方政府,近500萬名公務員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只占10%。 

    其次,據國家行政學院的一項調查,大約有20%的公務員對計算機操作幾乎處于空白的狀態,這說明在推進政府信息化的過程中,提高公務員的整體素質,特別是計算機應用方面的能力,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目前信息資源理論研究的重心在大學,因此,一方面要大力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在信息資源理論研究方面的優勢,大力培養信息資源管理理論研究的隊伍和人才,推動信息資源管理思想和普及;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培訓基地、信息中心的職能、專業作用,利用其人力、遠程、多媒體和電腦教室等軟硬件資源,加強對廣大公務員特別是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各級領導干部電子政務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網絡環境下的工作方法和能力的培訓,提高公務員及企事業單位信息主管的信息化知識及網絡應用、管理水平。此外,還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形式,加大對計算機和網絡知識、電子政務知識的普及教育,努力提高全民信息化的思想認識水平,提高社會整體的信息素質,為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體系。 

    6、安全保障機制 

    影響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網上黑客入侵和犯罪、網上病毒泛濫和蔓延,信息間諜的潛入和竊密,網絡恐怖集團的攻擊和破壞,內部人員的違規和違法操作,網絡系統的脆弱和癱瘓,信息安全產品的失控等。因此,保障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與共享,首先要保障共建與共享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是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建與共享中最關鍵、最根本的問題。為此,要切實做好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保密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信息進行分級管理和訪問權限控制,防止信息泄漏和人為破壞等。要加強安全技術的研發,并積極采用先進、實用的安全技術、安全產品等,同時要建立健全安全規章制度,加強對人員、組織和流程的管理,按照政務公開和國家安全的要求,科學合理地劃分信息保密等級,做好信息的及時解密工作。此外還需要不斷進行信息的保密、安全教育,提高全社會對信息的保密、安全意識。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