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成“形象工程” 電子政務不應排斥網民批評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6-09

    據報道,湖南常德的一位網民在當地政府網站上發了一個帖子,反映本地存在一條“麻將街”,希望政府加以整治。不料此舉竟然招致當地公安機關的傳喚,并被責令寫“檢討”承認錯誤。當地公安部門認為,這條帖子會對當地個別領導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還稱“即使紅廟街有很多地方打麻將,也不應該傳播到網絡上”。 

        民眾通過正當途徑在網絡上發表民意,應當得到支持,只要帖文內容沒有損害他人的正當權利,或對公共利益產生現實危害,法律就應該保護公民的這種表達自由。面對一篇反映不良社會現象的帖文,當地公安機關首先應該做的是根據網民提供的線索調查“麻將街”真相,一旦查實積極采取措施整改,而不應當“傳喚”提供線索的網民并“責令檢討”。 

        這篇帖子是發表在政府網站上的,而上門“興師問罪”的恰恰就是政府有關部門。由此可見,在某些地方,雖然政府“上了網”,但部分政府官員的治理理念卻還距離“網絡時代”十分遙遠。 

        追溯到近10年前,網絡時代觸及普通公眾的鼻尖,政府公共管理也隨之進入了電子政務時代。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和網絡化一時間席卷整個世界,我國也適時大力推進政府上網工程,各地各部門紛紛建立起了自己的門戶網站。短短幾年時間,我國電子政務的網絡基本可以覆蓋從中央到基層不同層級的政府機構,一個與網絡時代接軌的“電子政府”初具規模。然而,某些地方政府雖然建立起了像模像樣的官方網站,但對于電子政府、電子政務的主旨和本質了解得并不多,他們似乎還不明白,“電子政府”也必須服務于公民權利和公共利益。 

        網絡本身只具有技術性價值,而應用網絡技術建成的“電子政府”則意味著信息的公開透明,意味著政務效能的提升;但最重要的是,“電子政府”利用網絡技術的特有優勢,為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雙向互動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空間和自由的平臺,以便公眾表達利益訴求、提出建議意見以及監督政府行政,最終實現政府行政與民意的無縫對接。政府建立官方網站,其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民眾訴求并及時回應,以更加有效地維護公民權利與增進公民福利。 

        令人遺憾的是,某些地方官員的思維方式還與時代格格不入。在他們的眼中,推進電子政務不過是用以取悅上級的“政績工程”之一。他們只是把政府信息化工程作為一個“秀場”,而在實際的行政管理中依舊一如既往。結果,他們建起的官方網站成了“形象工程”,政府與公眾在網絡上的互動只是空中樓閣。 

        以湖南常德的這個個案為例,當地政府建立起門戶網站,卻容不得公民在網站上反映民意,更容不得公民在網絡上“抹黑”自己的形象―――在他們的邏輯中,“抹黑”政府形象的不是不良社會現象,而是不良社會現象的舉報者。在這種狹隘的“形象觀”驅使下,有關政府部門居然要查舉報者,并且還要嚴厲問責。顯而易見,他們的行為侵害了公民的正當權利,也背離了“電子政府”的主旨,最終真正抹黑了政府的形象。 

        溫家寶總理連續兩年在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上,表達了對網絡民意的重視。而網絡時代的“電子政府”,主旨就是利用信息化技術更好地維護公民權利。如果公民不能在網絡特別是政府自己的門戶網站上暢所欲言,“電子政府”就是徒有其表、名不符實的。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