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政務浪潮到來 信息化建設走低成本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2-06

    我國對信息化的投資增長很快,且大多數是政府投資,隨著電子政務浪潮的到來,很多部委和地方政府都已經構建或準備建立各自的網絡及應用系統。相對于信息化的廣泛需求,國家能夠提供的資金是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發揮最大的效益,用科學的態度指導項目建設,做好需求分析、技術方案和設備選型。

    一、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決策

    在信息化過程中,每個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這樣才有利于科學決策。

    任何系統都是有可能出現問題的。要根據不同應用的需求,確定系統應該達到的可靠程度。絕大多數政府信息系統都沒有實時工作的要求,系統出現中斷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客觀地確定系統允許中斷的最大時限值。但有些領導同志對于信息系統卻提出了過高的要求。例如,某領導要求建立的縱向網絡視頻應用“萬無一失”。為此,從廣域線路到網絡設備、視頻會議設備,全部采用冗余設計。一個系統花費兩個以上系統的費用,利用率卻很低。還有的領導,要求所建資料館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方案設計時所有設備全部選用國際名牌產品,造價可想而知。

    很多信息系統都要求信息查詢響應時間在幾秒之內,對于某些用戶眾多、時效性強的系統是必要的。而對于絕大多數系統,完全沒有必要過分追求響應時間。響應時間減少幾秒,投資卻可能成倍增加。

    因此,我們必須用科學的觀點指導信息系統建設,要關注信息系統的性能價格比,而不是純粹的性能評價指標。

    二、善于選擇正確的技術方案

    在信息化項目中,根據實際需要,合理選擇技術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在確定技術方案時堅持“夠用”原則,并適當擴展一些設備能力即可。但很多政府信息化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初步設計中,常常出現技術或設備選型大大超越實際需要的情況,最典型的是萬兆核心網、千兆到桌面和光纖到桌面。

    政府網絡一般采用二層或三層結構。三層結構分為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二層結構則只有核心層和接入層。根據調查資料,絕大多數政府網絡實際運行負荷不超過百兆骨干網的能力,如果考慮到峰值應用,在核心層使用千兆骨干就完全能夠滿足需求。但一些項目方案卻在核心層采用萬兆技術,依據是從接入層到核心層不做收斂地計算帶寬,把在線數用戶與并發用戶數混為一談。

    千兆到桌面也是廠商大力鼓吹、一些技術人員津津樂道的技術方案。政府部門的工作性質或工作內容決定每個人實際占用最大帶寬一般不超過2兆,除非是特殊應用或對網絡資源的濫用。因此使用10兆到桌面已經綽綽有余,更別說現在桌面計算機已經普遍使用百兆技術了。

    如果使用千兆到桌面技術,不但對于桌面終端要增加一部分費用,更重要的是對于匯聚層及核心層網絡設備都要提升能力,從而為萬兆核心提供了所謂的選型依據。在目前情況下,從百兆交換機到千兆交換機的成本變化不是很大,但是核心層若采用萬兆技術,比千兆技術增加的設備成本會有數量級的變化,由此不難看到廠家為什么推崇千兆到桌面。而光纖到桌面不僅會增加桌面終端的網絡適配器費用,也會增加接入成本,同時增加維護難度。

    因此,低成本的千兆電口技術方案具有較高的性能價格比。

    三、客觀對待設備選型

    最近幾年,國產的網絡和計算機設備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都很出色。在信息化項目中選擇這些設備,既可以支持民族產業,也能夠節省大量的投資。在一些政府部門,不管應用是否需要,動輒選用國際名牌產品是很常見的現象。雖然不排除一些人有崇洋媚外心理,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逃避責任。雖然任何產品都會出現故障,但如果國產產品出現問題,領導可能認為設備選型失誤,技術人員要承擔責任。而如果選擇的是國際名牌產品,即使出現問題,各個方面都可能認為這是正常的。另外,一個信息系統運行是否穩定,絕大部分取決于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而不是物理環境所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把信息系統建設從重基礎設施建設轉變到基礎設施與應用并重的階段。

    四、加強信息系統運行評估

    通常對于一個項目,從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到初步設計,都要進行評估。對于工程項目,在竣工后還要進行評估。但是對于信息系統項目,卻很少進行后評估。信息系統項目的后評估應該貫穿于系統生命周期的全過程,而不是某一個或某幾個時點。在信息系統的運行過程中,系統負荷有一定的隨機性。在系統設計階段,絕大多數系統都過度夸大系統的通信量、存儲量和計算量。因此在設計服務器的計算能力、存儲設備的存儲量、網絡設備的背板能力和端口速率以及線路帶寬時,預留了太多的能力。在實際運行時,常常負荷在5%以下。而等到系統負荷稍有增加時,設備已經接近報廢。

    建立信息系統運行過程中的評價指標體系,客觀反映系統的負荷量,以便評價系統建設是能力不足、能力過剩還是適中,是一項緊迫的任務。只有正確評價整個系統平臺的實際能力和使用情況,才能確定系統建設方案是否合理,系統投資額度是否準確。

    信息系統評價體系應該包括正常工作時段內的服務器、存儲系統、網絡設備、安全設備、廣域網線路的綜合利用水平。在確定運行評價指標體系之后,可以研發系統評估應用軟件或設備。利用這些軟件或設備,可以長期實時地觀測信息系統的運行狀態,提供系統使用情況的定量指標,也為系統是否需要升級、擴容提供依據。做好系統方案設計、技術和設備選型,并實時地進行系統運行過程的評估,這是保證低成本信息化的關鍵步驟,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