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電子政務的回顧與展望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2-26

    從2004年開始,我每年在年末對第二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整體走向,做出一個前瞻性預測,供有關方面參考。對于2007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總體趨勢,我認為建設和諧電子政務將成為主旋律。 

    一、2006年中外電子政務發展的主要特點

    從過去一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特點來看,這是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展十分重要的一年:首先,國家發布了2006―2020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在九大戰略重點中把電子政務放在第二位;其次,制定了“十一五”電子政務總體規劃,發布了中國電子政務的總體框架;第三,召開了全國電子政務工作的座談會,中央提到了兩個重要的目標,即到“十一五”末要建成全國統一的政務內部,和統一的政務外網,同時全國要有50%的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項目都要拿到網上來辦理,這是一個很高的戰略目標。因為全國不都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電子政務建設相對發達,還有很多中西部相對落后的地方,這些地方要把50%的行政許可項目拿到網上來辦理,難度是很大的,目標也是很高的。

    目前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基本特征,大體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一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部署已經完成;二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任務越來越明確;三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整體思路越來越清晰;四是對電子政務建設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五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實踐成效也越來越突出。

    在過去若干年的電子政務建設中,我們雖然也走過了一些彎路,但是也取得一系列突破,在電子政務的應用方面、特別對公眾的電子政務方面,有很多亮點。獲得了公眾的認可。從全球來看,2006年電子政務發展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和特點。一是世界許多國家在過去的一年重新部署電子政務,發布新的規劃和戰略,以歐盟國家的為例,制定頒布了包括25個國家在內的未來發展戰略。二是注重在線服務的利用率,注重應用的實效。電子政務服務的利用率,成為人們衡量新的條件下電子政務發揮成效的重要指標。三是在電子政務建設中引入組織架構理論,促進跨部門的資源共享。四是加強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促進電子政務健康發展。目前國內在電子政務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地方,如北京等,也把電子政務的績效考評作為考核政府工作業績的硬指標。引起了政府部門高度的關注。

    國外電子政務發展中的這些特征,反映在許多國家的實踐中。比如英國強調政府要變革,要為公眾提供共享的電子政務;新加坡提出了建設“集成型”政府;澳大利亞強調,政府要對社會及時作出回應;歐盟提出了公眾的全面的參與,以及政府的包容和創新,提出了惠及全民的電子政務理念等。而美國則通過整合業務流,推進跨部門應用,與此相聯系,美國在設立首席信息官的基礎上,又建立了地理信息官制度,為各部門提供跨部門的應用。

    二、2007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新趨勢

    應當看到,盡管全世界都在推動政務信息化,但是政務信息化在各國的情況必然會有一定的差異,因為電子政務在不同國家的發展,必然要受到一個國家管理體制、管理模式、政府運行機制的影響,也會帶上濃重的本國文化的色彩。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大目標,必然會深刻地影響到中國電子政務的建設和發展。

    有人說,新一代領導人在接近四年的執政中,已經形成了新的“三大法寶”,這就是:第一,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第二,構建和諧社會;第三,中國在世界上和平發展。這個概括雖然不一定準確,但很形象。這就意味著,無論是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戰略,還是和諧社會、和平崛起,都會對未來我國電子政務的整體走向產生影響。那么,在新的一年里,以構建和諧電子政務作為主旋律特征的中國電子政務建設將會呈現出怎樣的趨勢呢?

    第一,和諧社會大目標的提出,必將對電子政務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應當看到,和諧社會目標的提出,絕不是權宜之計,而且會對未來中國的公共政策走向產生影響。可以預見,和諧社會大目標的提出,有可能從三個方面影響政府的公共政策:在經濟政策方面,有可能將以往“投入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步轉向“消費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在社會政策方面,有可能將原來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轉向“效率與公平兼顧”;在改革的價值取向方面,將會加大黨政自身的改革力度,用“黨內和諧”和“公共治理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由此我們有理由認為,通過電子政務各種應用系統的建設,促進社會和諧,將成為未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中我們需要探索的新重點。建設服務型電子政務,充分反映政府所代表的公平正義,將更加受到各方的關注。

    第二,“以人為本”,“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這些概念,將成為電子政務各種系統建設中新的價值追求。舉個例子,前不久我去陜西榆林講學,參觀了大柳塔煤礦,據說這是目前全世界上單體最大的煤礦,年產2000萬噸煤,同時也是當今信息化水平最高的一個煤礦。從下面的挖掘、傳輸、洗煤到裝運全部都是信息化的,自動控制的,火車是不停緩緩向前走,一邊走,一邊就裝滿了。從這兒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巨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堅持可持續發展,降低資源消耗,保護好環境,必須借助信息網絡技術,在這方面,信息技術大有作為。

    第三,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重要性的凸現,以政府為中心的改革,將進一步被提上重要的議程,電子政務建設的體制、政策環境將有明顯的改善。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改革的重點將由以往的經濟體制,轉向行政管理體制。也就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將被提到重要議事日程。而電子政務的核心就是構建透明的政府,通過程序把行政權的自由裁量權、暗箱操作降到最低程度。如果說我們通過信息網絡技術,把大量的行政審批、許可項目都拿到到網上辦理,公開了,透明了,信息化了,不僅可以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能使中國政府的形象大大改觀。而且對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廉潔政府,都必將產生深遠影響。與此同時,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解決電子政務建設方面的條塊分割,部門利益,資源共享度低的問題,也必將有新的改進。這對促進電子政務建設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政府對農村的信息化服務將有明顯的進展。我國提出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后,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實現包括農村在內的信息普遍服務,也必將成為電子政務建設中的新的側重點。歐盟在制定新的電子政務發展戰略時,提出要“惠及全民”,中國提出讓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在我看來,提出這一口號,最重要的是,要關注八億農民。所以從新農村建設開始,農村信息化有可能異軍突起。如何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改變農村的面貌,縮小城鄉差距,這是目前在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問題。其基本趨勢是,未來農村信息化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縮小城鄉的數字鴻溝,實現電子政務在社會成員中的普遍服務,將被提到更重要的地位。

    第五,以公眾為中心的服務型電子政務建設,將有更多的創新和發展。建設“為民電子政務”、“便民電子政務”,或者確立已公眾為中心的電子政務,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也成為建設和諧電子政務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在新的一年里,圍繞廣覆蓋、廣服務,將成為各級政府構建電子政務服務應用系統中的普遍追求。在這方面,也將會有更多的創造和創新。比如把網絡、電話、手機短信、便民卡、信息亭等多種服務工具整合、集成,為公眾提供人性化的便民服務。以次促進社會和諧,促進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和諧。

    第六,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并在實踐中取得新的進展。2007年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的重點,將突出構建統一的政府門戶網站,或者打造政府門戶網站群。一方面使政府的門戶網站更加規范,突出政府門戶最基本的服務功能,不同層面的政府門戶的服務內容、服務框架的特色進一步顯現;另一方面,門戶網站建設將突出前后臺的整合。使門戶網站建設的前臺、后臺兩張皮的問題有明顯的改善。因為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認識到,門戶網站潛在功能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后臺的整合能力和互聯互通的能力,后臺整合得越好,互聯互通得越好,反映在門戶網站前臺服務功能就越強大。

    第七,隨著中央“十一五”電子政務總體目標的確立,中西部電子政務建設的步伐將明顯加快。應當看到,電子政務建設對國家經濟社會產生的影響,也會越來越明顯,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成為國家重要舉措。隨著國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確立,中西部相對淺發達地區電子政務建設的步伐將明顯加快,國家在這方面的投入也會有一定傾斜。其直接的正面影響是,東西部之間的數字鴻溝逐步開始縮小信息鴻溝,電子政務在中西部地區的發展也將明顯加快。

    第八,跨部門的網上協同,對以為企業、社會公眾辦事服務為標志的電子政務應用,將有新的突破。盡管跨部門的電子政務應用和服務,是全世界都面臨的難題,但這方面的突破、創新,也給了人們利用信息網絡改造傳統政務過程更大的信心。沒有這些年來運用政府組織架構理論,推動跨部門的電子政務應用,給了人們很多啟示。對于像我國一個事情多部門管理比較突出的國家,更應該要高度重視跨部門的電子政務應用,促進政府部門之間在公共治理方面的和諧,避免部門之間相互制肘等問題的出現。在這方面,預計2007年將有更多的政府在電子政務建設方面,會有更豐富多彩的實踐。一個可能的方式是,選取一些受眾面廣的服務或者管理項目,作為網上跨部門的抓手,通過構建業務模型、抽象業務邏輯、輸理業務流程,實現頂層的互聯互通,底層的業務流程優化,從而為大面積推廣應用,積累經驗。

    第九,電子政務建設將更加務實。表現在信息安全、標準將受到更多的重視,用信息化帶動產業化,特別是國產化方面將引起普遍的關注。從而,體現信息化帶動產業化,用政務信息化帶動我們的信息產特別應用性軟件產業發展的整體思路。同時,把信息技術作為建立創新型國家突破口的戰略將進一步確立,以此作為加快建設創新性國家的重要舉措。

    第十,把握電子政務建設規律,探索一條低成本、集約化、見實效的電子政務建設路徑將受到更多人的重視。在電子政務建設規律的認識方面,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影響電子政務成敗的因素也許很多,但是最重要大體有三條:一是電子政務系統所依賴的體法制、政策環境;二是信息網絡技術與政務管理過程如何有機地結合以及政府結合的具體實現形式;三是在中國這樣的管理模式、管理體制下,如何走出一條低成本、集約化的電子政務建設路徑。在這方面,這幾年全國和地已經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探索,預計未來的一年,全國各地在這方面必將有更加豐富、成功的實踐。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