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電子政務體系結構研究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6-07

    近年來,我們跟蹤國內外電子政務體系結構方面的最新成果,在大量前期預研工作的基礎上,形成適合我國各級各地政府構建電子政務需要的軟科學產品GEA。各級各地政府可以以此產品為參考模型,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二次課題研究,并最終形成規范化的本級本地政府的電子政務體系。 

    提供服務形式:GEA技術文檔;技術指導與培訓;合作開發。

    一、GEA研究的意義及其必要性

    GEA的研究工作對于各級各地電子政務建設來說具有戰略意義。其必要性體現在下面幾點。

    1、推進各級各地電子政務業務規范和流程優化

    當前,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是:政務公開遠不能滿足群眾要求,部門間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矛盾非常突出,應用系統尚未實現對業務流程的充分優化,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已經成為電子政務發展的瓶頸,電子政務帶動信息產業及信息服務業不明顯,特別是在電子政務總體框架下建設統一的電子政務尚存在思想認識和體制性障礙。實體體系結構框架及其體系結構是解決當前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存在問題的重要方法。

    各級各地信息主管部門組織力量進行了政府主要業務梳理試點,但是該工作還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對梳理結果進行提煉、優化,并對優化的成果以信息技術方式給以擴展和固化。比如:

    按照“穩定性”原則要求,只要政府總體職責和目標不變,則不管業務部門劃分是否變動,業務群的劃分都應該保持正確、有效;

    按照“價值流”分析策略要求(價值流是指政府運轉從開始到結束的一組連續的業務活動),根據政府的使命、職責、管理目標和服務能力,分析政府實現的各種價值,歸納出實現特定價值的相關業務組合。

    要滿足這些要求,需要用一種科學、合理的理論和方論去組織總體設計,這個理論和方法就是GEA研究的對象所在。

    2、以架構設計為主線進行信息資源整合

    隨著電子政務的深入發展,目前電子政務已從基礎設施建設階段轉到信息資源開發管理階段,該階段的核心在于整合。相比以往的電子政務基礎建設階段來說,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階段的信息資源規劃是以架構設計也是通常所說的頂層設計為主線的。

    回顧傳統的政府業務應用系統建設,是一種以“梅花樁”、“蜂窩煤”式的應用程序為中心的政府應用模型,迫使用戶將其跨部門的“業務能力”局限為行為切面的“應用程序能力”。即使是一個大型的EAI解決方案,仍然不能滿足這個缺口。

    世界公認的軟件界領導、信息戰略家Alan W. Brown認為:“如果要在企業級軟件開發中取勝,就需要一種新的方法―基于構件的方法。而事實上,在互聯網時代的企業級軟件解決方案是必須基于構件的。”Alan W.Brown的看法同樣適合于政府信息化。

    在面向構件的模式下,“業務”作為一個個復合的邏輯,可以被粒度更小的構件描述出來。雖然復合后的業務不斷地變化,但那些粒度更小的構件卻是很穩定的。這時候,那些描述“業務功能點”的構件可以被更靈活地調用、重置和復用。這樣就避免了傳統大型企業系統的周期長、代價高等缺憾,降低了應用閑置的幾率,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容易出現的信息孤島和IT黑洞。

    在面向構件的模式中,構件成為進行軟件開發、復用和組裝的“積木”和基本單元。它不再是由一行行的代碼來描述,而變成是一個個具有獨立功能構件的集合。

    3、降低電子政務開發成本與推動民族軟件產業

    回顧各級各地政府多年來信息化經歷,由于缺乏政務實體框架及體系結構方面的研究成果,各單位各部門應用系統的開發與建設都是獨立進行,不可避免地造成應用系統的重復建設、數據多頭采集、應用系統開發水平與標準不一致,從而導致電子政務開發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面軟件企業不了解電子政務的總體需求與要求,只能針對某些具體需求進行比較低層次開發工作,難以形成標準化、可復用的產品。而實體體系框架和體系結構的方法實質上是統一技術要求、業務要求和管理要求的標準化手段,通過這種方法使整個電子政務工程及相關環節的建設在全市范圍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避免盲目和重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從而規范和促進電子政務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發展。同時,必然促使軟件開發走向規范化、構件化、規模化,增加軟件產品復用幾率,增加軟件開發商機,也就必然吸引軟件企業在這一領域加大投資,給民族軟件產業發展帶來機遇。

    二、國內外研究和應用情況

    基于實體體系結構的政府信息化頂層設計起源于美歐。90年代初,國外軍隊已經采用了實體體系結構理論和方法,該方法吸取了標準化系統工程、知識管理和數據倉庫、業務與信息技術(IT)戰略整合、業務流程再造工程等方面的精華,通過對它的合理運用,既推動軍隊步入信息時代,還拉動了國家的電子政務的全面發展。

    近年來,國內有關單位已著手研究實體體系結構的理論與方法,軍內有關單位早在90年代末就已開始研究國外軍隊的體系結構框架,研究面向部門的信息化體系結構,并已形成一定的成果;軍內有關單位已于去年展開體系結構架構的具體研究和應用。

    三、GEA主要研究內容與創新點

    研究內容主要是:

    1、研究建立:能夠滿足各級各地政府電子政務頂層設計要求、支持實體體系結構開發環境形成的結構框架

    2、研究建立:包括以下模型在內的各級各地電子政務實體體系結構

    業務體系結構  是一個涉及政府使命和宗旨的、當前體系和目標體系結構的一個構件。主要包括:業務參考模型、面向業務領域和業務驅動的過程響應,還描述了政府業務過程、信息流和完成業務功能的信息。

    服務(應用)體系結構  是政府應用系統的基礎,描述滿足政府需求的系統、系統的各組成部分,以及系統互連的關系和它們的功能,主要包括:服務構件參考模型、流程模型、互操作模型。

    數據體系結構  是業務和技術驅動的一個構件,包括數據本體及其屬性和與其它數據本體的關系,用來定義支持業務的主要數據類型及其含義和格式。主要包括:數據參考模型和數據標準。

    技術體系結構  是對技術環境的物理描述,用來呈現節點和網絡(線路)上的硬件和軟件以及它們的系統軟件,并包括操作系統和中間件;支持業務應用/數據和功能。主要包括:技術參考模型、技術模型和標準體系。

    測評體系結構  主要由測評指南(引)、方法和參考模型組成。

    3、研究提出以下應用指南

    實體轉型工程(或規劃管理)、實體體系結構過程、(IT)投資計劃與控制三者能夠并行(同步)的實體生存周期管理理念;實體體系結構(EA)管理控制的組織模式;實體體系結構應用指引。

    創新點體現在:

    1、首次在我國提出并開展該課題研究,首次提出并將研究成果付諸電子政務建設實踐;

    2、提出以實體與實體體系結構(EA)兩者生存周期同步為核心,以一體化、標準化為主線,全面推進政府信息化發展的思路;

    3、運用業務轉型(再造)工程、集成技術、業務和IT戰略整合及數據挖掘等方法,將基本解決電子政務的頂層設計和規劃管理問題;

    4、選擇積木和構件方案來構建實體體系。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