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政府信息公開與保密的思考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7-17

    2007年4月24日,國務院授權新華社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根據《條例》規定,除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以外的政府信息都要公布。《條例》在強調政府信息公開的同時,也規定了信息公開審查機制,將國家保密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納入其中。因此,認識我國政府信息公開與保密工作的現狀,正確處理好信息公開與保密的關系,對于做好信息公開與保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政府信息公開的必要性和意義 

    政府信息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充分地開發和有效地利用政府信息,最大限度地實現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是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在我國,政府信息公開至少具有以下意義: 

    1、是保障公眾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需要。政府信息公開反映了保障公民權利的內在要求。我國憲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這條規定確立了人民主權的原則,它肯定了人民是國家權力的所有者。而人民權力的正確行使是以政府信息公開和人民對國家事務、社會事務的知曉為前提的。 

    2、是應對WTO規則挑戰的需要。透明度是WTO的一項重要法律原則,它要求成員方政府應把與貿易有關的法律、規章、普遍適用的司法判例與行政裁決,均應迅速予以公布,以使各國政府和貿易工作者熟悉它們。透明度原則轉化為國內法,反映到國內法律當中就是政府信息公開、政策透明的有關規定。我國制定信息公開法,把政府信息公開活動規制起來,有利于我國履行透明度的法律義務,從而積極應對WTO規則挑戰。 

    3、是監督政府機關依法行使職權需要。政務信息公開,要求將政務內容、權力運作過程等向公眾公開,這就給予了人民群眾以知情權,加大了權力行使的透明度,把權力行使過程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使人民群眾能夠充分了解政府的計劃、工作程序、辦事結果、政府內部的工作紀律,為人民群眾進行有效監督提供制度保證。 

    4、是促進社會信息資源共享的需要。在信息時代,信息已經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公開政府信息,有助于社會公眾通過公開的、公平的、合法的渠道及時獲取政府信息并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信息阻塞、信息浪費的現象,使政府信息能夠適時地轉化為社會物質財富。同時,制定信息公開法還可以促使政府依照法定義務提供其擁有的信息資源,社會公眾可以依據法定權利要求政府提供信息。這將有助于減少和避免信息資源的閑置與浪費,促使實現資源共享,滿足社會各界對資源的需求。 

    二、政府信息公開對保密工作的挑戰 

    當前,在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保密工作面臨著信息公開帶來的深刻挑戰: 

    1、WTO規則的挑戰。WTO透明度原則要求成員方政府應把與貿易有關的法律、規章、普遍適用的司法判例與行政裁決,均應迅速予以公布,以使各國政府和貿易工作者熟悉它們。這對保密工作是一個最直接的挑戰。一是要實行政府信息公開,增加政策透明度,一些保密規定因此就需要廢止。二是要警惕外國以透明度原則為借口,竊取我國秘密情報,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 

    2、政府信息公開對現行保密法律法規的挑戰。一方面,不久前頒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原則、范圍、方式和程序作出了規定;另一方面《保密法》又對保密的范圍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在公開與保密關系沒有完全理順的情況下容易導致兩種不良后果:一是政府信息公開以保密為名不愿公開;二是公開與保密的界線不清,不講保密亂公開。 

    3、市場經濟的發展給保密管理提出了新課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利益關系的調整變化,一些人的價值觀、利益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給保密管理提出了新課題:一是一些人過分注重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淡化對國家、民族利益的關心,保守國家秘密意識淡化。同時,一些人見利忘義,為了單位和個人的利益,不惜踐踏國家保密法規。二是人員流動加劇,給保密管理增加了新的難度。三是新的經濟成分、社會組織的出現,使涉密主體多元化,給國家秘密的管理也帶來了新的變化。 

    4、新技術的發展加大了保密工作的難度。新形勢下,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迅猛發展,已經影響到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對保密工作的影響也十分深刻。一方面,境外敵對分子廣泛運用各種現代技術手段,進行情報竊取活動。竊密與反竊密斗爭越來越帶有高科技抗衡的特點。另一方面,大量高新技術、產品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新涉密載體和新的信息處理方式、傳輸渠道不斷出現,特別是計算機及涉密網絡的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三、正確把握信息公開與保密的關系,努力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和保密工作 

    在政府信息公開中如何處理好公開與保密的關系,劃清公開與保密的界線,做到既確保政府信息公開,又確保國家秘密的安全,需要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轉變思想觀念,正確把握好政府信息公開與保密的內在聯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公開和保密就組成一個對立統一的整體,研究保密問題離不開信息公開問題,反之亦然。 

    首先必須認識到,信息公開的目的是促進政治民主、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保密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二者都是國家利益之所在,不可偏廢。從“放”與“保”的關系看,“放”是有條件的,公開的信息必須是為非涉密的;“保”是無條件的,信息公開必須確保國家秘密的絕對安全。但是又不能因為政府信息公開,就可以放棄保密原則。唯有對全局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才能在立足于實踐的基礎上,真正把握好政府信息公開與保密的內在聯系。 

    其次,由于秘密具有時間性,因此決定了對秘密的管理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國家秘密就要適時進行變更和調整,該降密的降密,該解密的解密。在信息公開與保密這個矛盾的統一體中,公開是絕對的,而保密是相對的,保密是對公開的保證,它圍繞著公開而存在、發展。 

    2、完善信息立法,依法解決好信息公開與保密的界定問題。在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強調政府信息公開和資源共享的同時,也應完善信息保密法律制度,做到信息公開立法和信息保密立法并舉。相對于世界上大多數法治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規范政府信息公開而言,即將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在效力層級上居于明顯的弱勢。從各國的立法經驗來看,政府信息公開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行政制度,應當以法律的形式來規定,行政法規層次上的規范只能是一種過渡。在當前,應將《條例》規定的內容細化。在信息不公開方面,哪些信息不公開,特別不公開的信息應該分類別細化,使政府各個機構有可操作的依據。 

    同時,在我國,對于保密文件以外的政府信息是否應該公開一直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或統一的規定,結果,造成了定密范圍過大,并使保密文件與非保密文件一樣,完全對公眾封鎖和保密。因此,適應信息公開制度的需要,有必要對《保密法》進行修改,修改《保密法》一是合理界定國家秘密的范圍。針對我國目前保密范圍偏寬,保密成本過高的狀況,必須要大幅度縮減保密范圍,減少保密成本。二是規范定密,科學解密。由于定密的隨意性較大等原因,產生的國家秘密偏多、密級偏高的問題長期存在。當前首要的是要完善定密監督程序,做到依法行使定密權。 

    3、強化保密管理,運用現代技術和管理手段為信息公開與保密提供保障。一是要加強技術手段。要發展保密技術,不斷增強保密技術的防范和檢查能力。在保密技術上,要重點攻克關鍵技術,加強保密技術防范和檢查設備的研發和應用,扭轉我國保密關鍵技術還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同時要加強保密部門隊伍建設,充實懂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人才到保密部門,加大保密技術檢查力度。切實提高發現和查處泄密隱患、泄密事件的能力。二是要強化管理手段。首先要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的保密審查機制。在政府信息公開中,為防止出現因公開不當導致失密、泄密的目的,《條例》規定了信息公開審查機制。即行政機關在公開政府信息前,應當依照保守國家秘密法及其他法律、法規、規定,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審查;對政府信息不能確定是否可以公開時,應當依法報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同級保密工作部門確定。根據《條例》規定,保密工作部門應充分履行職能,切實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的指導和監督,確保因公開不當而損害國家的安全和利益。其次,加強對計算機及網絡的保密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明確職責,依法管理。特別要加強各級黨政機關涉密網絡建設和保密設施建設,重點抓好建前審批和建后使用監督管理工作。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