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中國特色電子政務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7-27

    “中國的和諧社會建設需要電子政務。我相信中國會找到中國的路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高級副代表丁雅珊在今年“亞太公共服務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一番話引起了與會者熱議。

        一年一度的“亞太公共服務高峰論壇”由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辦,今年的議題是“打造互聯政府建立和諧社會”。

        (一)

        作為論壇的協辦者,思科中國總裁林正剛對丁雅珊的話深有同感。他認為電子政務的中國特色至少應體現在幾個層面。

        首先是國情,中國的信息化過程完全不同于西方國家。后者是在完成了工業化進程之后開始實施電子政務的。而中國卻要一邊工業化,一邊信息化,中國的特色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其次是電子政務的體系架構。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整體構想,又要追求“小步快跑”的局部效果。對于整體架構,則不僅僅指技術,還包括了策略、治理、制度,法制等多方面。在技術上,需要把握的是一個IP架構趨勢。

        信息技術帶來的重大挑戰之一是更新太快。一個今天看上去還有些超前的技術,很難說兩三年之后仍不過時。但是一個電子政務的整體框架很清晰,它面向應用、服務和提高效率的總體方向很明確的話,就可以在應用的前端,像縣、地市一級先建起自己的小型系統,開辟一些服務項目。如果有進展,馬上復制到周圍的地區,讓電子政務盡快見到效益,這正是所謂的“小步快跑”。

        林正剛表示,近幾年為各地搭建電子政務平臺過程中,很高興地看到“小步快跑”模式在中國越來越多了。他甚至認為某些區縣、地市一級的電子政務應用比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發展得更快。但“小步快跑”的前提必須是在一個統一架構上。有了這個架構,大家可以“小步快跑”,再在一定的時間之內把彼此都連接整合在一起,否則就會變成“信息孤島”。

        在探索電子政務中國特色的同時,林正剛認為國外的某些嘗試同樣值得中國借鑒。

        比如在陜西省電子政務建設中,思科引入了一種叫做“政企共建”的新模式。其特點是成立一個介于政府和IT企業兩者之間的過渡型企業,專門負責實施陜西省電子政務建設,幫助政府通過較少的投資先期建立網絡,政府則把網絡運行和維護外包給這家企業。同時,該企業還擔負著在網絡上開發新應用的職責,但不以盈利為目的。

        有統計數據稱,2005年,我國在電子政務方面的總體投入約為500億元,去年為600億元。在“十一五”期間,投入的力度還將加大。

        有鑒于此,采取政企合作共建電子政務的嘗試將有利于緩解政府的巨額投資壓力,同時也讓其中的風險與收益雙方共擔。

        (二)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電子政務的巨額投資,是各國政府共同面對的一道考題。

        據美國管理與預算辦公室電子政務與信息技術辦公室副總監Timothy  K.  Young介紹,隨著電子政務應用的日益廣泛,美國每年專項投資于電子政務的錢開始逐年遞減。

        如今,美國在電子政務方面的預算只占整個國家對信息技術投入的很小一部分,大約占到每年660億美元整體投入的二十分之一,并且還在逐年下降。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不再關注如何給系統增加新功能,而是重視利用現有的功能,使它達到實施和使用的最佳狀態。

        Young先生認為,若是為中國的同行提些相關建議的話,中國在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法制建設要逐步跟上,以便更好地支持電子政務的實施。項目執行當中,要有公眾的參與和向其披露項目的進展等,以期得到最廣泛的支持和互動。最后,是完善的治理和管理。治理和管理并不是建立電子政務建設之中或是之后,而是要在建立電子政務建設之前,這對電子政務實施的成敗非常重要。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