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是提高執政能力的有效途徑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8-09

         互聯網是20世紀一項重大基礎性科技發明,它引發了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對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何適應信息時代的這一偉大變革,把互聯網建設成為傳播社會主義 
    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對外宣傳的新渠道,從而有效促進各級政府執政能力的提高,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而重大的課題。從互聯網在我國十多年的發展實踐來看,只要我們堅持積極利用、大力發展、科學管理的方針,善于從網上了解社情民意,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布政務信息,注重發揮互聯網在處理突發事件中的特殊作用,高度重視網絡文化建設,互聯網就能成為我們各級政府提高執政能力的有效途徑。

        善于從網上了解社情民意

        人類社會的發展必然產生不同的利益階層和利益集團,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這些利益訴求過去難以通過媒體向公眾和政府表達,以至于我們感覺不到有不同利益集團和不同訴求的存在,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這樣的局面,網絡的互動功能為每一個人表達意見提供了一個便捷、低成本的工具,我們忽然發現在互聯網上充斥著各種利益訴求,它們通過論壇、博客、播客和新聞跟貼等互動技術廣為傳播:房屋開發商們希望政府少干預房價走勢,企業職工希望社保體系進一步完善,創業者們希望有濃厚的創業文化和機制,廣大農民則希望政府三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等等,于是互聯網成了各種利益訴求表達的最大平臺。此外,互聯網還成為許多群體性事件醞釀、發酵的平臺,我們都能夠在網上找到這些事件發生的癥兆,如發生在江西貴溪的攔堵鐵路事件、贛江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群體性事件都經過了網上議論――串連――鼓動――發生的過程。由于網上訴求信息及時、真實,因而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我們許多政府領導要調查了解社情民意一般習慣于采取下基層走訪的方式,這的確是深入實際、聯系群眾的好傳統,而互聯網的出現為我們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新的選擇,而且這新的選擇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各級政府領導應該積極學習掌握互聯網知識,善于從網上調查了解社情民意,努力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2003年中國江西網在網上發現了《一位痛心母親的來信》,內容反映網吧上網內容存在大量問題,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此信得到了中央外宣辦領導的高度重視,蔡名照副主任在“2003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以此為例要求網絡媒體要切實增強社會責任感。今年“兩會”期間,央視國際網站開設了“我有問題問總理”欄目,吸引了12萬網民傾訴、提問、建言,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新景象。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每天深夜工作之余都堅持上網做調研工作,他說互聯網成為他掌握信息、了解社情民意的好幫手。一些研究機構也注重從網上搜尋、分析相關信息,成為了政府領導調研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布政務信息

        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務信息的公開是各級政府應盡的義務,是服務于人民群眾的有效途徑,是溝通政府與群眾的橋梁,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有著重要的意義。過去許多人對政務信息公開工作既缺乏意識,也沒有條件,加之群眾也習以為常,政府工作一般是在決策之后通過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媒體進行單向宣傳,決策之前聽不到群眾的意見。群眾有訴求、有問題時要很辛苦地找有關部門領導,或向信訪部門反映,如此程序之復雜、成本之高昂,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政府和群眾之間溝通困難是一個客觀現實,這就難免會產生誤解、出現矛盾,很多人是由于無從向政府反映,或得不到政府的答復時才走上了上訪的路,造成了我們社會諸多不和諧的聲音。 

        互聯網的出現大大推進了信息化的進程,目前江西省縣以上各級政府部門基本上都建立了政務網站,相關部門還經常組織政務網站的評比,推動了全省政務網站的建設和發展。現在一些重大決策能夠通過互聯網及時向社會發布,網上辦事的功能越來越完善,如下載表格、申請業務等等,不少地方和部門還就一些重大問題在決策之前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征求意見。 

        政務信息通過互聯網發布的形式有多種,除了通過新聞網站、政務網站發布外,還可以博客的形式來靈活發布,如江蘇宿遷市委書記帶頭在網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受到了網民的歡迎,國外許多領導人也很重視利用博客傳播自己的施政主張,如美國總統小布什、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也建立了個人博客,吸引了大量網民的訪問。

        注重發揮互聯網在處理突發事件中的特殊作用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重大事件,如重大事故、群體性事件、自然災害等,如何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是考驗我們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指標。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做好輿論的工作,努力創造有利于事件解決的輿論環境。互聯網出現以前,傳統媒體都能遵守新聞宣傳紀律,配合做好宣傳工作,一般不會給事件的解決添亂。可自有了互聯網,信息傳播的格局產生了巨大變化,每一個人都可以輕松地成為一個“新聞社”、一個“編輯部”、一部“電臺”,各種道聽途說的傳聞和謠言能輕易地廣為傳播,對政府工作產生很大影響,過去我們對媒體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互聯網媒體,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如何發揮互聯網在突發事件中的積極作用。 

        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我們首先應該搶奪“話語權”,在第一時間通過互聯網發布權威信息,使不實的傳聞和謠言沒有產生、傳播的空間和機會。從這一點來講,互聯網有著比傳統媒體更高的效率,如江西貴溪發生攔堵鐵路突發事件后不久,有關部門就利用互聯網及時對外發布了信息,國內外各媒體對該事件的報道基本上都是采用了我們的數據和觀點,整個輿論形勢基本平穩。其次在處理突發事件期間,互聯網上的輿論可能會出現復雜局面,網民的情緒容易非理性化,因此,我們要一方面及時發布事件的處理進展,讓廣大網民了解事實真相,另一方面要組織相關人員上網與網民進行理性交流,緩和、疏導網民的過激情緒,對網上輿論進行必要的引導。第三要把握互聯網互動性強的特性,通過互聯網了解廣大網民的意見和心理,及時調整我們的工作內容和方法,促使事件更穩妥、更快捷、更有效的解決。

        高度重視網絡文化建設

        加快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建設,將大大推進社會經濟信息化的進程,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執政能力。今年以來,中央政治局先后兩次學習和研究了網絡文化建設,對網絡文化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各級黨委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將網絡文化建設列上重要議事日程,要制定網絡文化發展的規劃,使其成為本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在規劃中要突出重點建設項目,集中力量辦大事。如江西省在網絡文化陣地建設中,以重點網站建設為基礎,集中力量建設新一代的移動傳媒――江西手機臺,以全新的理念搶占手機輿論陣地;要建立起運作高效的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體制和機制。為貫徹全國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會議精神,江西省將原有的省互聯網宣傳管理領導小組調整為省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領導小組,同時調整充實相關成員單位,建立起了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全省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建立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隊伍。要加強對網絡文化建設工作的領導,切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努力為網絡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政策、組織、制度等多方面的保障。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