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政務呼喚產業鏈整合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10-30

    產業鏈的整合需要政府、IT供應商、用戶共同配合,而IT供應商則應成為其中的主體

    據有關資料顯示,2006年各級政府部門對于IT建設的投資規模達到358.1億元人民幣。顯然,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市場。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此規模的市場卻始終未能孕育出一個超大規模的電子政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與金融行業應用軟件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的宇信易誠相比,國內電子政務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年應用軟件銷售額也不過幾千萬元。從整體市場規模來看,兩大行業的差距并不明顯,但為何表現在方案商層面時,差距如此之大呢?

    標準的缺失

    “標準的缺失是電子政務行業始終無法產生大公司的主要原因。”有生博大公司副總經理周禮洪說道。有生博大是國內知名的電子政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至今在國內已經有600多個政府用戶。在周禮洪看來,由于標準的缺失,使得每個項目的差異性很強。這就導致企業不得不把70%的精力放在實施上,而市場拓展的精力只占30%。“縱觀發展比較迅速的產業,市場拓展的精力至少要在70%以上。”周禮洪說正是出于對標準化的重視,有生博大公司把標準的制定也作為企業的發展戰略之一。“我們希望通過建立企業內部的完善標準,進而來影響用戶和合作伙伴。”
    事實上,對于電子政務標準的缺失,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例如,國家電子政務標準化一期工程就已在2006年全面展開。由國家電子政務標準化總體組組織編寫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政務信息資源交換體系》系列標準的征求意見稿也已經發布。但現在的問題是,這些標準大多比較宏觀,一旦進入實際應用時,則有很多的差異。“這些標準大多只有指導和參考作用,實際意義并不是很大。”某電子政務方案商評價道。

    實際上,電子政務的相關標準工作有很多,資源目錄、信息資源交換標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另外如用戶需求的標準化、系統融合的標準化等均需要盡快確立。但這些工作單靠政府的強制推行顯然是難以在短期內完成的。“這需要由政府牽頭引導,以IT公司為主體,加之用戶的配合。只有這三者的共同推進,標準才能得到統一。”周禮洪特別強調標準的建立必須以IT公司為主體,這樣所出臺的標準才能更加符合實際應用。

    產業鏈整合

    標準缺失所直接導致的惡果就是無法形成清晰的產業鏈。而這也是電子政務行業IT供應商格局始終無法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產業鏈的混亂導致各個IT供應商的分工不明確,因而也難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就造成了大多數IT供應商的專業化程度較低,也就很難做大做強。”華電園公司總經理鄒國強說道。

    而產業鏈的建立恰恰需要標準的支持。“沒有標準的支持,不可能形成一個清晰的產業鏈。因為如果缺乏統一的標準,企業就無法將自己的產品和經驗在更廣的范圍內快速復制。這就失去了產業鏈形成的必要因素。”在周禮洪看來,只有標準確立后,再通過市場手段的整合,完整的產業鏈才能逐步形成。

    周禮洪的觀點與開普互聯科技總經理王曉園不謀而合。在王曉園看來,目前制約國內電子政務應用市場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未能形成清晰的產業鏈。“只有產業鏈的完善,大家才能在其中尋找到更多的機會。”王曉園認為,隨著標準的建立以及市場競爭的激烈、用戶意識的提高,產業鏈的形成將成為一個趨勢。“屆時,產業鏈上各環節之間的分工將更加明確,企業會更加專注。”

    也正是出于這種判斷,一些IT解決方案供應商正在逐步建立自身的渠道體系,希望通過搭建完整的渠道架構,擴大市場的覆蓋面,提升企業的服務和實施能力,從而為向規模型企業發展奠定基礎。“最近兩年我們一直在大力培養合作伙伴,目前在山東、上海、四川等地,我們都有合作非常緊密的伙伴。”周禮洪說。

    雖然同傳統的分銷企業相比,有生博大的渠道數量和規模都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其畢竟已經開始從項目型公司向產品化企業轉變。“從這兩年來看,渠道對我們用戶群的貢獻越來越大。”周禮洪表示,未來幾年內,渠道的建設仍將是有生博大的重點工作之一。“這是我們為產業鏈整合所邁出的重要一步。”

    混亂的市場

    相比于標準的缺失,這一因素對于欲做大規模的企業危害性更大。這種現象主要表現為一些企業為了贏得項目,往往采用超低價惡性競爭的手段,從而導致整個市場環境和體系的混亂。華電園公司總經理鄒國強就對記者講述了一個其親身經歷的故事。他在參加某個城市電子政務應用系統招標時,報出的是28萬元的價格。這一價格用鄒的話來說,就是已經達到極限了。“你想想,包括五個委辦局的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產品、實施以及售后服務,這個價格已經不能再低了。”鄒國強說道。由于華電園公司在產品上有比較明顯的優勢,而且又報出了近乎成本的價格,鄒以為這個標基本十拿九穩了。但當發標時,鄒國強卻發現了一件令其意想不到的事情:當地一家IT公司的報價竟然只有8萬元。“這么低的價格,按照我們的想法,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做到。”由于價格差距太大,最后這個公司毫無懸念的中標。

    不過,鄒國強對此一直十分疑惑,“這個價格究竟怎么去做?”為了解開這個疑惑,鄒國強后來還親自去該市看了其所建設的系統,看過之后,鄒國強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所謂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只是一個網站信息發布系統。當時我就說了,如果只做這樣一個系統,那我們用不了8萬,有5千元就夠了。”雖然這一事情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但至今鄒國強仍為此而感嘆:“電子政務市場的混亂由此可見一斑。”

    在鄒國強看來,在這種混亂的市場環境下,不可能產生大規模企業。“因為在這種環境下,不會產生真正市場行為的企業,大家都在為了項目拼死拼活,還談什么擴大和增長?”鄒國強問道。事實上,鄒國強創辦的華電園公司從96年開始便涉足電子政務市場,可謂是這一行業內的老字號。但令其無奈的是,11年過去了,華電園仍然沒有發展為大公司,而企業在電子政務市場的生存也愈發困難。對此鄒國強認為市場混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對市場進行凈化,無法形成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那么這一行業內很難產生規模型企業。”鄒國強斷言。

    這種混亂的市場環境也使得電子政務IT供應商這一群體十分動蕩。“過去幾年,已經有很多公司從電子政務市場中退出去了。”有生博大副總經理周禮洪說道。不過,在周禮洪看來,隨著用戶意識的提高以及行業標準的完善,這一局面將會逐步得到改善。“我覺得在幾年之內,電子政務市場中就會產生規模型的企業。”周禮洪認為這一時間不會太久。

    如果市場趨勢確如周所說,那么規模型企業產生的機會又在哪里呢?

    區域政府市場升溫

    一般情況下,IT供應商按照需求特點將電子政務市場分為兩條線:一條是橫向政府,主要是指各區域以面向本地化服務為主的政府部門,如北京市政府,廣州市政府等;另一條線則是縱向政府,主要是指由中央各部垂直管理下的各個政府部門,如工商、稅務等。在這兩條線中,縱向政府一般是由上至下垂直建設,行業差異性很強,所以基本上形成一個行業為少數幾個公司壟斷的局面。應該說,在這一市場內,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新的成長機會并不太多。而橫向政府市場相對而言,不存在行業的差異性,從需求角度而言更容易實現產品化的復制。因此,這一市場將有可能產生規模型企業。

    實際上,最近兩年,區域政府正在成為很多電子政務供應商關注的熱點。“這一兩年內,區域政府市場正處于需求快速上漲的階段。尤其是一些三四級城市政府,需求十分旺盛。”開普互聯科技總經理王曉園坦言,這一市場也是其公司主要的業務發展方向。

    不過,相比于需求的快速增長,區域市場的供給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從供給方式來看,目前國內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建設還是以項目型為主,而且主流的供應商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二級城市。這就導致了其項目運做的成本較高、周期較長,實施的風險也相對較高。”在王曉園看來,這種方式對于一些大城市政府還可以接受,但對于經濟狀況并不發達的三四級區域政府,顯然無法承受。而三四級城市當地的一些IT公司,由于技術和實施服務能力的缺乏,不具備產品平臺化的能力,因而也無法滿足區域政府的整體需求。“這就造成了一個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矛盾。”王曉園說道。

    對于這一矛盾,有生博大公司也已注意到,并開發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由于三四級城市區域政府可支配信息化資金并不是很多,因此我們提出的思路是區縣統一建設,而對于各委辦局、街道,則是基于區縣的平臺進行定制。”周禮洪介紹說這種建設方式使用戶的整體成本大大降低。“通過這一方式,可以以較低的成本把電子政務縱深覆蓋到各委辦局,甚至是小的街道。我們正在將這一方式向中西部推廣。”周禮洪說道。

    同有生博大的思路不同,開普互聯科技則希望通過合作伙伴來完成這一市場的普及。為此,開普互聯科技開發了兩個智能化的中間件平臺:智能文檔平臺和內容管理平臺。“通過這兩個平臺,可以讓一些區域伙伴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構建一個滿足用戶需求的電子政務整體平臺。這樣就解決了區域IT公司技術能力缺乏的問題。”王曉園介紹,現在開普科技正在積極進行合作伙伴的招募及技術培訓等工作,希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對區域政府市場的覆蓋。

    數據共享與資源整合

    如果說區域市場這一主題過于宏觀的話,那么具體到應用層面,數據共享與資源整合則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電子政務建設的焦點,規模型企業也很有可能從這一市場中產生。

    “2007年被稱為電子政務的共享年,這其中最主要的焦點就是數據共享與資源整合。”有生博大周禮洪說道。

    同樣,開普互聯科技王曉園也表示,由于目前電子政務系統和應用之間缺乏足夠的關聯,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對于數據的共享以及資源的整合將成為電子政務應用建設主要的發展方向。
    IDC中國跨產品與行業研究部高級分析師童華則認為,目前多數建設較成熟的業務應用系統已進入系統優化整合期。“2006年以金保工程、金稅工程、金審工程為代表的很多政府行業IT建設進入了系統規劃和整合時期。而建設較晚的應用系統則總結了已建系統的經驗,直接開始以資源共享和整合為基礎進行信息系統建設。”童華說。

    事實上,從下面的例子中也可看出政府部門對于數據共享及資源整合需求的迫切性:某市統計局和稅務局的數據和資源未能實現共享,所以兩個部門一直以來都是按照各自系統中的數據開展工作。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兩個部門將數據進行了對比,發現僅一個月內的數據就相差幾萬條之多,而兩個部門因為這種數據的差異也各自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建立一個統一的資源目錄和共享平臺,對于電子政務建設而言十分必要。”周禮洪介紹說正是出于這一考慮,有生博大在電子政務應用中引入了SOA技術和理念。“我們現在有一個完全基于SOA架構的資源共享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可以實現政府各部門之間數據和資源訪問的虛擬化。”據悉,目前這一平臺已經在北京、南京、蘇州、深圳等地得到應用。在周禮洪看來,雖然目前SOA概念的應用大多還局限于發達城市政府,但相信隨著各區域政府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入,SOA概念將會得到大面積普及和推廣。

    事實上,當前地方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橫向協作,區域性發展模式越來越明顯,因此對于數據共享和資源整合的需求也愈加強烈。從信息共享的角度而言,地方政府需要能夠從各個縱向的業務系統中得到不同的信息服務。雖然目前多數業務部門都已經建立了自身的業務系統,特別是一些縱向負責的部門,例如公安、稅務部門都已經建立了全國一體化的“金盾”、“金稅”系統。沒有業務系統的部門也基本上實現了公文流轉電子化,建設了OA系統,同時日常使用如Office等辦公自動化軟件輔助日常工作。但是這些不同的業務系統隸屬于不同主管機構,相互之間有不同的信息格式,缺乏橫向之間的聯系。而現有各系統之間的信息交互主要通過紙面打印文檔方式,另外信息提供者也不一定能夠滿足信息需求者所需要的內容和格式要求。上文所寫的某市統計局與稅務局之間的數據偏差就是這一問題的實際體現。

    “SOA體系結構的出現將改變這種局面。針對各部門相對獨立的特點,在體制無法突破的前提下,可以考慮構建地方政府的SOA信息基礎架構平臺。”某國際知名IT廠商資深電子政務專家說道。在他看來,地方政府的電子政務與中央政府相比,更易于SOA體系結構的實現。“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電子政務的信息共享與集成并不是包羅萬象,而是根據特定管理主題,將數據以特定的表現形式集成。這個集成不是數據的簡單疊加,而是服務的組合結果。”在該人士看來,基于國內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發展不成熟,不平衡的現狀,定義過多的服務反而會造成更多的信息豎井,而建立一個能夠有服務集成標準,有服務集成規則的標準平臺應該是目前最可行的途徑。

    服務需求快速增長

    “服務已經成為我公司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華電園公司總經理鄒國強說道。據鄒國強介紹,目前其公司人員派駐到用戶處的就有好幾批。“用戶對于服務的接受程度正在不斷提高,可以說這一市場的需求正處于快速增長之中。”

    事實上,確如鄒國強所言,由于政府信息化觀念和意識的轉變,以往“軟硬失衡”的現象已經得以扭轉。用戶已經開始在軟件及開發上投入更多的資金。相應的這些用戶也更加注重售后服務,他們更愿意購買供應商提供的支持服務以確保政務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此外由于電子政務系統會不斷根據新的政策提出新的需求,所以定制開發服務也在持續增長之中。這些需求都促進了電子政務服務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

    “在無法完成產品化的情況下,也許電子政務服務領域內更有機會產生大規模的IT企業。”某電子政務服務提供商如是說道。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