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政務:呼喚業務模型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8-01-03

    我國企業的信息化和工業化是同時進行的。因此要將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起來發展,必須走中國特色的企業信息化道路。同樣,在政府信息化工程中,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 

    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也在不斷的改革,政府信息化也需要與之融合發展。建立的信息系統要滿足電子政務的要求,我們首先必須通過梳理政務部門的業務流程,整理涉及的信息表單,即“摸清家底”,對于重要的流程和信息要重點檢驗。對于一個政府機構,其流程必然會非常的繁雜,很難用文字描述清楚。現有的數字化業務建模方法,正是用來解決這些問題的。 

    目前,IT行業使用的建模方法發源于軍事領域的IDEF體系和企業信息化領域的UML等。基于這些方法的建模工具也有不少,但是為了求取內容和圖形化表現方式之間的平衡,多數行業內流行的建模工具得到的并非完全結構化的業務模型數據。 

    國家信息化標準委員會制定的國家標準《GB/T 19487 ―2004電子政務業務流程設計方法通用規范》,為電子政務信息化過程中的流程設計(業務模型設計)提供了指導。數字化業務建模方法遵循該國家標準的業務流程設計方法,為各政務部門建立了業務模型、設計和檢驗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分析信息化需求,最終推動電子政務建設提供了完整的方法和工具。 

    總結歷史建設規律,我們必須走業務模型建設驅動管理建設和系統建設的道路。管理建設和系統建設的過程,其必由之路是業務管理規定的標準化、業務管理規定制度化、業務管理規定模型化,直至業務管理規定信息化。分析每個步驟可以得出結論:只有業務管理規定標準化了,才能保證執行上的一致性;只有業務管理規定制度化了,才能持久得執行規定,從而保證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只有業務管理規定模型化,不僅是指業務模型,也包括軟件模型的建立,保證業務體系、資源體系和軟件體系建設三豐收。借助業務模型,將信息需求自頂向下進行規劃,以保證領導管理意圖的貫徹,保證信息資源中的一數一源。 

    數字化業務建模過程不僅是對現實業務的一個抽象過程,同時也是對部門業務及管理狀況的一次“自檢”過程。 

    數字化業務建模提供了驗證和管理仿真功能,檢驗通過后的業務模型才能成為部門的未來業務。我們把通過這樣一種過程得到的未來業務模型描述成:源于實際業務、高于實際業務、返回到實際業務。借助數字化業務建模方法,通過這樣一種梳理描述、分析再造、仿真驗證的過程,我們實現了部門管理的上線過程,成功地規避了在新管理制度實施下可能遇到的風險問題,提高政府信息化的成功率。 

    在未來業務模型通過驗證和審批后,我們可以把各部門中流程相近的業務模型進行分析抽象,如審批業務,形成一個通用的業務模型成果,將其作為部門的管理資產進行積累,使得模型在設計使用之后成為可以不斷被利用和更新的資產,而不僅僅是過程產物,從而節省電子政務建設的費用。 

    從業務模型到需求模型,需求模型再到軟件模型,是政府信息化成熟度逐漸提升的一個過程。同時,從現行的業務模型和需求模型到未來的業務模型和需求模型,則是管理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 

    應用數字化業務建模方法進行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實現了管理制度不斷精細化的過程,是符合我國政治體制改革、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現狀的,體現了中國特色的電子政務建設。 

    總之,在電子政務中引入數字化業務建模的概念,不僅能提高電子政務建設的成功率,符合我國基本國情,還能在部門管理制度不斷規范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部門管理模型資產的積累,實現部門的不斷升值。 

    我們相信,在業務模型驅動理念下進行電子政務建設,可以更快地實現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實現政府部門間資源共享,提高政府服務工作,從而推進我們的和諧社會的建設。同時,能夠更加有效地改變和提升國內電子政務軟件企業的“生態環境”。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