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政務發展分析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8-03-19

        企業管理的理論也可以用到政府中去嗎?這是一個新奇的想法。隨著“新公共管理運動”的興起,更多的企業管理理論被應用到政府的運作過程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基于這個思路,本文就“供應鏈”管理思想在政府部門電子政務建設和實施過程中的作用進行了初步探討。 

        目前,我國很多地方政府部門都已經完成了信息化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隨著電子政務的逐步推行,偏重于信息化發展的電子政務模式暴露出很多問題,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把政府部門原有的業務流程照搬到網絡上來,認為在原有的工作環節上打上“電子”烙印就是電子政務,這樣發展的結果必然會帶來新一輪“電子化”的低效能。 

        政府組織中也有供應鏈 

        要解決電子政務推行過程中的上述問題,必須在實施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從政府業務流程再造入手,帶動政府部門組織結構、管理制度的變革,從而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 

        政府部門現有的業務流程是由政府對社會行使調控職能的行為決定的。現有的組織結構決定了政府的行為方式,而行為方式合理與否,又影響著政府部門的績效水平。由于在原有的業務流程中政府組織中各個部門的運作并不是從整個政府運作的角度考慮的,因此,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流程組織和運作協調的機制。政府組織中的不同部門有不同的業務對象,也就具有不同的“供應鏈”,這些“供應鏈”都是由一組特定的業務流程組成的。目前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仍然習慣于以部門的職責來考慮問題,而現實發展的要求是要以業務流程來引導組織結構設計,業務流程優先于組織結構。 

        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是電子政務實施的重要目標之一。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重點在“集成”,即要實現組織“業務流”與“信息流”的集成。在政府部門的業務流程當中,必然會涉及到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對于保證業務流程的有效進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雖然目前電子政務的發展使得電子信息技術在政府部門中有了相當普遍的應用,但更多的是關注實現信息本身的有效傳播,而不是實現信息收集和信息運用的整合。政府部門應當遵循系統的思想,規范電子政務產品的生產過程,并利用電子政務實施的契機改造現有政府部門工作流程,實現政府職能轉變,進而推動政府變革。

        完整的電子政務供應鏈什么樣 

        電子政務產品是指政府部門在實施電子政務過程中向服務對象提供的服務和向管理對象施加的管理行為。其生產過程是指政府部門對電子政務涉及的服務項目或管理措施進行設計規劃,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具體將服務項目或管理措施付諸實施。從電子政務產品生產角度來分析,目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中的問題突出體現在生產業務流程不合理,而造成業務流程不合理的原因是現有的業務組織體系存在問題。 

        一條完整的電子政務產品“供應鏈”涉及到資源提供組織、電子政務產品提供者、產品接受者三個主體。具體包括從資源的集中到產品價值實現之間一系列價值增值活動,涉及到政府部門當中一個個獨立的組織功能模塊,如資源的管理、業務操作、組織管理等。在政府部門實施服務鏈管理的意義就是要利用電子政務迅速發展的契機,在組織中建立一套與市場競爭、與信息化發展相適應的網絡條件下的現代管理模式。通過打造一條科學、合理的“服務鏈”,來消除我國政府部門長期以來形成的組織結構設計、業務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弊端,真正實現政府的職能轉變。 

        以供應鏈轉變政府職能 

        供應鏈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在產品提供流程的系統觀念指導下對整個組織的工作流程進行再造。電子政務產品分為公眾提供的服務項目以及對其他政府機關實施的管理行為兩類,而其中以提供公眾服務為主要目標。政府職能的轉變目標是要實現傳統的“管理式”的政府向“服務型”、“學習型”政府的轉變。政府的管理模式從原來強調“抓項目”轉變為營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建設適應社會變化的新型政府。 

        重新設計政府業務流程 

        在政府組織服務供應鏈中,一個業務流程就是一項服務提供過程中從開始到結束所涉及到的一組連續活動。這一組連續活動是價值增值的過程,是為社會增加福利的過程。服務供應鏈管理要求政府管理從關注具體政府部門的管理轉為從整體上考慮政府的運作和激勵機制、組織結構等流程因素上來。 

    業務流程重組要求政府部門不能再按照原有的工作理念和思路來構建電子政府,而是要以服務為導向,調整業務功能模塊搭配結構。政府部門的業務流程要以顧客(包括公眾、社會組織和政府其他部門)的需求為起點,將顧客的要求輸入組織業務過程中,經過一系列價值增值活動,最后把服務產品輸出給顧客,目標是使顧客滿意。

        變革政府部門組織結構 

        以服務為導向,按照業務流程的要求進行組織結構設計,是政府部門運用供應鏈管理的難點。其中涉及到部門、個人之間的既有利益沖突,實施起來難度較大。但是,組織結構變革是政府部門實施電子政務、構建電子政府的必經之路。 

        我國政府部門現有的組織體系是基于職能部門來劃分的,不同部門之間的職能都是平行的,缺乏互補關系。供應鏈管理的應用要求政府部門在進行組織再造時,要從業務流程出發,按照流程的需要確定組織體系的構成要素,根據業務流程的特點來決定要采用的組織結構。組織設計必須符合系統化的要求,以整體業務流程最優化為目標。一般來講,組織設計有以下主要內容:明確各崗位和部門的職能的責任;確立部門之間和個人之間的協調和控制機制;建立組織管理機構和配套制度體系。 

        實現信息集成 

        供應鏈管理對信息管理要求很高,需要有大量信息來支持組織決策和調控。政府部門信息管理的現狀不容樂觀,雖然不少的政府部門已經開始使用網絡和數據庫技術對組織進行信息管理,但是信息管理的范圍和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 

        政府部門內的“信息流”無法同“業務流”進行整合,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要求政府部門把信息采集和處理系統化,根據業務流程的環節,系統化地收集和處理信息,逐步構建信息鏈條來作為供應鏈的支持系統。 

        信息集成不是簡單地把原有人工管理的業務計算機化,其精髓在于把政府部門業務流程各環節集成起來,共享信息資源,從而實現支撐決策、加強溝通,最終達到提高效率、快速應變的目標。信息集成一般包括以下內容:數據處理,包括數據收集和處理,保證信息資源的擁有;理順管理業務關系,按照信息系統化的要求,對現有業務流程、崗位設置、管理規則進行系統規劃,在此基礎上建立與“業務流”平行的“信息流”處理數據庫;信息集成,主要是指發揮“信息流”同決策、業務開展、業務支持等功能模塊之間的互動作用,實現管理信息化、系統化。 

        從制度上進行約束 

        對于我國政府部門而言,制度建設還處在迅速發展、不斷變革的價段,很多方面的制度還不健全。對于政府部門這一龐大的組織體系來講,制度建設是推動或者制約變革的關鍵因素。在電子政務實施過程中,制度的配套與否關系到電子政務實施能否成功。供應鏈管理的運用是一項長期、復雜的過程,必然會涉及到大量的利益關系,而處理這些關系,保證業務流程重組的順利進行,就必須從制度上進行約束和控制。制度建設的主要內容是結合業務流程的需要,制訂相應的制度來推動業務流程朝合理化的方向發展,并且保證組織結構設計和信息流構建的順利進行。 

        有關供應鏈管理思想 

        供應鏈管理思想是價值鏈管理思想在服務產品提供過程中的具體應用。價值鏈管理主要的思想是:企業要對自身的各項業務及其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的思考,并按照“鏈條”的結構模式對企業的采購、生產、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等業務模塊進行系統的計劃和重組,真正形成相互關聯并且具有較強自組織能力和自適應能力的業務“功能模塊”。 

        企業實施價值鏈管理的目標在于,通過優化核心業務、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信息流等,使組織由職能型向流程型轉化,降低組織和經營成本,控制經營風險,最終提高企業的效率和效益,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價值鏈管理涉及到的企業內部要素主要包括企業核心業務、組織結構和管理制度、業務流程和信息流等。價值鏈管理的重點是重新審視和構建企業的業務流程,完善流程管理。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