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創新推動電子政務管理創新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0-10-14

    “十一五”電子政務提出了“到2010年,覆蓋全國的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基本建成,目錄體系與交換體系、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初步建立,重點應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政務信息資源公開和共享機制初步建立,法律法規體系初步形成,標準化體系基本滿足業務發展需求,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政府門戶網站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50%以上的行政許可項目能夠實現在線處理,電子政務公眾認知度和公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監管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的總體目標。“十二五”規劃即將開始,結合國內IT廠商在電子政務領域的深入實踐,對“十一五”電子政務的發展做出簡要回顧與總結。
    一、一張網絡看政府
    中國政府的組織體系是一個“矩陣式”的網狀結構。縱向是國務院下轄各大部委,分工協作,宏觀上管理著社會的方方面面;橫向是省、市、區/縣、鄉鎮/街道多層組織體系,尤其是在區縣一級,作為地方政府,橫向聯系各委辦局,承擔著具體的行政職能,管理或服務社會的方方面面。
    構建服務型政府,其服務的對象簡單概括只有兩類人:自然人(公眾)和法人(企事業單位和其他非法人組織)。政府的組織體系,縱向分線,橫向分層,只是內部專業化分工的需要。從政府服務的對象的角度來看,政府各部門應該是一個整體,其本質是“一體化”。政府的體制創新,不管是大部制,還是省管縣,只是合并同類項、簡化多余或過時的環節,簡單看也就是線條和層級多少的改變,本質上并不會發生變化。
     二、電子政務里程碑路上的“三多”和“三少” 
    “十五”、“十一五”,是電子政務起步和快速發展的十年,“金”字號工程、地方政府上網工程等等,都取得了非凡的建設成就。其中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出臺,對于規范和推進電子政務建設,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導作用,堪稱經典之作。限于政府組織體系實際運行過程中縱強橫弱,以及對信息化階段性認識的影響,對于過去的電子政務建設,可以總結為“三多”和“三少”:一是縱向的系統多,橫向的系統少;二是對內服務的系統多,對外服務的系統少;三是獨立的系統多,互聯的系統少。 
    三、政府信息化水平的“5級成熟度模型” 
    從“一張網絡看政府”的角度,結合信息化的定義,建議通過建立“成熟度模型”對政府信息化的水平進行分級,以便進一步指導和推進各級政府的信息化建設。以下是結合浪潮自身體會提出的一個粗略的模型。
    從縱向政府部門看(依縱向政府的一個節點為例,如某地市級工商局):信息系統基本覆蓋內部各項業務,可評估為1級;信息系統基本覆蓋內部各項業務,且各業務之間連成一個整體,核心業務“縱向”與上下級局連成一個整體,可評估為2級;跨部門的業務和數據,“橫向”支持與相關部門的互聯,可評估為3級;“橫向”與強關聯部門共建分類的基礎數據庫,可評估為4級;在4級的基礎上,能夠綜合“橫向”與“縱向”的數據進行深度的加工并為決策所用,可評估為5級。
    從橫向政府部門看(依橫向政府的一個節點為例,如某地級市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服務型政府的標志是什么?結合眾多提法,筆者認為核心可總結為三條。“效率政府”:笑臉好看辦事慢,談不上服務型政府;“陽光政府”:辦事過程看不見,談不上服務型政府;“聰明政府”:信息不全策不專,談不上服務型政府。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服務型政府所服務的兩個對象都在地方,所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突破點在地方。另外,從服務對象的角度來看,政府各部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地方電子政務的建設水平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評價:地方政府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如果沒有整體牽頭、統籌規劃的部門,不管各個小部門的信息化水平如何,其信息化總體水平,可定義為非專業級;行政許可業務是行政服務的重點,所以能夠建設統一的行政審批系統,經過重新梳理和優化,將各部門審批流程串起來并提供網上的一站式服務,可定義為專業1級(效率政府);建設統一的監督監察系統,形成對權力的有效監督,可定義為專業2級(陽光政府);強關聯部門的數據能夠進行實時交互,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則可定義為專業3級;強關聯部門能夠共建分類的基礎數據庫,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則可定義為專業4級;能夠在各專業基礎數據庫之上,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深度挖掘利用,為政府決策提供智能支持,則可定義為專業5級(聰明政府)。 
    四、信息化之惑 ―― 3.0定律 
    信息化簡單來說就是把傳統手工業務變為信息系統的一個過程,但它也是甲乙雙方共同的事情,是業務與技術的不斷磨合與融合。信息系統的建設過程也跳不出人類認知事物的認識、提煉、升華的螺旋式上升的階段性的規律。信息系統建設的第一個階段,一般是手工業務簡單的一一映射,形成了初級的信息系統,即俗語講的見大舅叫大舅,見二舅叫二舅;第一階段做完了以后,發覺很多東西在信息系統里可以進行通用的表達,即大舅二舅都是舅,信息系統進入了第二階段;到了第三階段,舅叔姑姨都是親戚,業務系統和技術表達可以進行高度的抽象和提煉,信息系統的框架也隨之建立起來,信息系統到了比較完善的第三階段。具體的信息系統建設,雖然情況要復雜的多,但道理基本上是一樣的。可以佐證的幾個例子:微軟Windows 3.0才開始大規模打開市場;SAP 大規模推廣的ERP系統是R3;稅務系統還要進行“金稅三期”的建設。在此,不妨把以上規律總結為信息化的“3.0定律”。 所以,信息系統建設經常的困惑是:為什么總是感到難以實現預期目標?甲方誰能持續大規模建設到三期?為什么很多乙方中途退出舞臺?乙方誰能有機會連續并有實力堅持投入做到3.0?為什么總是需要整合而又難以整合?沒有準入標準,小煤窯挖壞了礦山。 
    五、一步跨到3.0
    電子政務建設涉及面之廣,業務之繁雜,流程之多,跨部門協調之難,只有親身參與才能體味其中甘苦。不用說是有“3.0定律”的制約,單是一個跨部門協調,就足以讓信息系統建設的一個基本過程:調查需求到編成程序的幾個反復,變成一個甲乙雙方的無底深淵。
    有沒有一步跳到3.0之臺階?有沒有跨越部門協調之橋?答案是肯定的:從“一張網絡看政府”的角度,高度抽象政府業務的共性;用技術創新的手段,發展自主可控的國產軟硬件,并搭建政府通用的“政務基礎平臺”。打造面向“橫向”政府的地方電子政務基礎平臺,以及面向“縱向”政府的行業電子政務基礎平臺,這兩個平臺的應用將從縱向、橫向兩個方面實現電子政務流程的貫通。面向“橫向”(地方)政府的跨部門行政審批、行政執法(處罰)、公共資源交易、綜合電子監察等業務,利用電子政務平臺進行高度抽象和概括,并且,它本身已經超越了信息系統的概念,甚至變成了政府流程再造和業務創新的工具。面向“縱向”政府的信息系統建設,行業電子政務基礎平臺已經把“組織機構、安全認證、權限、表單、流程、應用開發框架、企業服務總線(ESB)、門戶(Portal)、SOA等業務和技術共性”集成在一起,并有效支撐了工商、稅務、質監、藥監、公安、民政等部門的信息系統建設。 
    六、打造“五通一平”的政務基礎平臺
    在電子政務建設方面,兼顧“縱向”和“橫向”政府的業務特性,整合地方電子政務基礎平臺和行業電子政務基礎平臺,目前浪潮正在打造“五通一平”的通用政務平臺,以期能夠推動電子政務的再次跨越。“五通”:一是跨部門的流程通;二是共性的業務通;三是強關聯部門的數據通;四是關聯部門的數據同(通);五是決策信息通。“一平”就是云計算。通用政務平臺將突破傳統的技術共性、業務共性,實現三個新的突破:一是實現分層數據庫的自動創建,多層數據庫之間的自動關聯;二是實現數據采集、數據展現、業務邏輯與各層數據庫之間的自動關聯;三是要抽取“橫向”和“縱向”政府共性業務,做成大構件。
    (作者系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浪潮軟件CEO)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