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服務信息化: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5-12-08

    “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是所有百姓、企業對公共服務信息化的期望。近日,工信部正式對外公布60個信息消費創新應用示范項目(以下簡稱示范項目),示范項目涉及8大重點領域,在其中的“公共服務信息化”的示范項目中,我們看到許多項目正在不斷朝這個方向邁進,包括便民停車服務、醫療云服務、位置服務、污水處理服務等,正在嘗試解決種種城市管理與服務中的“老大難”問題,而且從運營模式到用戶體驗上都有大量令人欣喜的創新,有很好的復用和示范價值。

    一直以來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推進,面臨很多的障礙和難題,包括難以整合數據,缺乏有效的良性運營的服務模式等。過去許多公共服務信息化項目,皆為政府投資、政府運營,設計出來的公共服務項目效率不高,用戶體驗也不夠好,很多公共服務項目最后就是個“樣子工程”。這次示范的公共服務信息化項目中,有許多項目采用了政府牽頭,由企業投資建設、企業運營的模式,很好地解決了公共服務信息化項目中常常遇到的數據整合問題和持續運營中所面臨的商業模式問題和服務體驗等問題。

    比如廈門市停車信息共享服務平臺項目,由廈門市經信局牽頭,依托于市政電子政務云、交通信息共享平臺進行建設。因為由政府協調停車場上傳停車數據,確保數據源數據的真實權威和完整性。而建設與運營由廈門市路橋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承擔,就使得后期的數據校準、數據維護、系統維護等工作,能夠實現更良性的循環。

    事實上,集思廣益推動公共服務信息化是一個多方共贏的事情。對于政府機構來說,加快了服務效率,方便了群眾和企業,提升了百姓對公共服務的滿足度,對于企業來說,帶來了更多的轉型升級的機會,很多企業由此從解決方案供應商或者制造商變成了“制造+服務”的提供商。

    比如上海康耐特光學股份有限公司建設了“康耐特互聯網+全民眼鏡智能服務平臺”,通過與政府及相關部門機構合作獲取消費者驗光數據,通過智能終端設備的輔助獲取眼鏡消費者驗光配鏡數據等,最終建設全民眼鏡智能服務平臺。通過平臺的建立,顛覆現行眼鏡行業產、供、銷運營模式,由傳統的大規模規格化的成品生產,轉變為規模化的個性化產品定制模式,完成客戶的定制眼鏡設計與加工。從原來的傳統眼鏡制造商向個性化、定制化的眼鏡“制造+服務”的廠商轉型。

    我們正在進入大數據時代,如何利用數據,如何根據數據來為百姓、城市、企業和行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有大量的創新空間,也充滿了機會,需要大家開闊思路、勇敢摸索。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