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無論是智能回收機、生鮮售賣機,還是一些租玩具的智能柜等,都紛紛加大了在居民小區的布局。但當新鮮感過去之后,一些設備后續經營管理不善等問題也很快凸顯,甚至逐漸遭到廢棄,不得不從小區撤場。
迎合和滿足小區居民需求,智能設備進小區才有立足和發展的基礎。要規避智能設備利用不善的問題,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智能設備進小區應征得居民同意。物業改變小區共有部分用途,利用共有部分從事經營活動的,應取得過半以上業主同意。物業和相關企業不能只打自己的利益算盤,“不打招呼”就直接引入智能設備。
二是商家在設備投放上應統籌考量。售水機、快遞柜等設備在小區中使用頻率很高,售米機、玩具租賃機等使用頻率低,用戶容易喪失黏性。如果缺乏前期測算就“一窩蜂”地入場,不僅給小區管理添亂,更會影響小區環境。
三是智能設備后續管理很重要。對于商家而言,投放什么設備需要仔細算賬。投進去有多少人能用?后期維保能不能跟上?這些問題都應統籌考慮。而且,即使無人值守的智能設備,在人力成本上能節省很多,但如果缺乏后期精心管理,往往也會故障頻出,影響后續使用。
隨著科技發展,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智能設備出現在居民小區里。對此,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出臺規范性管理辦法,規范企業投放智能設備行為,并對物業管理“決策權”予以必要約束,以維護好小區業主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