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交服務有待真正“一碼通”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09-04

       近日,不少市民的手機中又添一款新軟件——“北京公交”。只要通過驗證,綁定支付渠道,乘客就能享受先乘車、后付費和免押金、免充值的服務。與之同時,地鐵也已全面開通非現金支付。可以說,北京公共交通正式進入掃碼時代。

    打開北京公交APP,功能設置可謂貼心,比如,可以搜索公交站和車輛位置,查詢附近的車站和線路。以往在等車時,乘客免不了“望眼欲穿”,現在只需打開軟件就能知道公交何時到站,且預報精準率可達95%。比如,APP考慮到了不同的現實場景,沒信號、沒網絡都不用怕,乘客只需通過離線二維碼上下車,待信號恢復時系統會延時扣費。

    技術手段的進步,令市民出行愈發便捷,但要看到,這僅僅是個開始。盤點每日的出行體驗,至少還可以提出幾個接下來要抓緊完善的服務細節。不少人出行需要換乘多種交通工具,坐公交要用北京公交APP,乘地鐵又要換億通行。雖然電子一卡通能通刷地鐵公交,但手機必須具備NFC功能。從這個角度看,多端口有必要整合成一個“一碼通”。而按照現在的操作門檻,掃碼乘車也并非對所有人都“友好”。尤其是老年群體,下載軟件、注冊信息、綁定支付,這一系列設置恐怕有點復雜。即便刷實體卡,如今的新刷卡機上,掃碼區和刷卡區分隔不夠明顯,不少老年人一上車就手忙腳亂。總體來說,把好事徹底辦好,就要讓操作簡單易學、標識清晰明了。

    近年來,智慧城市建設風起云涌,作為全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北京始終走在前列。但現實反復說明,好事落實起來并不容易,成功關鍵就在于能否及時精準地解決民生關切。前兩年,一些醫院實行非急診機器預約掛號,不乏老年患者在自助機前手足無措。自己操作有困難,即便有工作人員協助,他們又動輒忘了ID密碼;比如,部分景區取消了現場售票,改為全面網售,不少游客從外地趕來卻撲了個空……如是種種,都是不可避免的“成長的煩惱”,但也為服務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力達到便捷的“上限”,盡責守好可行性的“下限”,以細致完善的舉措支撐智慧城市的建設,我們的生活定能更加美好。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