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全國P2P網貸增速降溫 四大缺失待補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6-07-08

    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最快、最為活躍的領軍業態,P2P網貸始終處于風口浪尖。尤其進入2016年,頻頻爆發的風險事件,備受行業關注。

    據第一網貸(深圳市錢誠互聯網金融研究院)7月1日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全國P2P網貸行業快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P2P網貸主要指標向好,成交額9,706億元,同比增長1.40倍;網貸利率9.48%,同比降低近三之一;網貸期限6.16月,同比延長1.65%;網貸參與人數日均37.93萬人,同比增長1.49倍。另一方面,此前停滯不前的誠信指數、風險指數、評級指數、自律指數也有所改善,實為罕見。

    報告顯示,全國P2P網貸行業正逐漸步入健康、網貸投資人逐漸成熟的跡象。但是P2P網貸行業標準缺失、信息缺失、中介缺失、預警缺失依舊嚴重,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建立監管長效機制,促進P2P網貸規范有序發展任重道遠。

    網貸規模增速放緩

    報告顯示,全國P2P網貸平臺共5685家,平均每家注冊資本為4,059萬元。2016年上半年全國P2P網貸成交額9,706億元,較2015年上半年同期增長140%,僅為同期水平一半,增速明顯放緩。

    具體來看,網貸規模方面,上半年納入中國P2P網貸指數的樣本平臺中,網貸成交額在1000萬元至1億元的數量最多,共計1169家,占比四成;其次是1000萬元以內規模,占比約三成。另外,16億元以上的共計109家,占3.87%。

    另外,利率水平繼續下降。上半年全國P2P網貸利率9.48%,同比降低3.85個百分點。其中,平均綜合年利率主要在10%以內的成交額共計6159.87億元,占總成交額六成。其次,平均綜合年利率在10%至18%,占比約三成。利率水平在24%以上占比僅0.75%。

    網貸期限來看,上半年全國P2P網貸平均期限6.16個月,同比延長0.1個月,上升1.65%,網貸平均期限在1個月以內的成交額占比最高。

    從地域來看,上海、北京、廣東省占據上半年全國P2P網貸平臺總成交額前三甲,成交額分別達到2681.32億元、2406.18億元、2239.78億元,占全國總數成交額的75%。參與人數日均7.93萬人,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49倍。

    風險平臺數創歷史新高 標準缺失

    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2013年以來,P2P網貸行業發生停止經營、提現困難、失聯跑路等情況的各種問題平臺累計2077家,占全國P2P網貸平臺5685家的36.53%,創歷史新高。截止2016年6月底,問題平臺率36.53%,環比(較上月底36.09%%)增加0.45個百分點。

    第一網貸報告同時指出,目前P2P網貸的風險狀況還沒有本質上的變化。P2P網貸長期存在的四大缺失嚴重,至今還沒有多大改變,并導致了P2P網貸跑路風、倒閉潮。具體為:

    一是標準缺失

    目前規范P2P網貸主體行為的法規、制度、標準仍未落地。國家至今仍未出臺一份正式監管文件和明確可行的監管辦法。網絡廣為流傳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真偽未辨。總體上,P2P網貸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狀態。

    二是信息缺失

    P2P網貸投資大眾對揭示債務人信用風險信息具有超乎尋常的責任心,在驗證債務人信息全面性、真實性、及時性上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公開表達其利益關切會提升建立信用關系的效率,符合互聯網金融特性。但是,目前債務人信息十分模糊、P2P網貸平臺的財務信息匱乏、部分P2P網貸信息造假觸目驚心。

    近年,我國頒布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法規都對行業信披作了較大篇幅的闡述和要求。協會方面,今年3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召開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研討會,要求會員單位每天更新至少21項平臺運營信息;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相繼出臺P2P信息披露相關指引;上海更是出臺了全國首個P2P網貸平臺信息披露指引細則,要求每月披露包含主體信息、產品信息、業務信息、財務信息在內的共49項信息。但是部分規定不夠明確,執行情況也很不理想。

    三是中介缺失

    報告指出,P2P網貸的信用風險形成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需要運用專業技術揭示風險成因的內在聯系,提供可靠的信用信息,提高投資決策的質量與效率。

    P2P網貸平臺定位為信息中介機構,但目前P2P網貸平臺并不獨立。借款人主體多數未經過會計師、律師、評估師、評級等獨立第三方中介審定,部分P2P網貸平臺本身就是債務人,甚至通過制造虛假信息騙取信任,非法集資。

    從中介來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評估機構、評級機構等貼近P2P網貸市場,對P2P網貸機構運作規律、產品特征和交易模式熟悉,能夠提供合規監督、財務審計和信用評價等服務,在風險積累的早期發現問題等,但是長期以來缺乏中介機構發力。

    四是預警缺失

    由于P2P網貸風險監測預警體系缺失,同時,P2P網貸領域的非法集資隱蔽性強,往往披著各式各樣的偽裝,打著依法合規的旗號,監管部門不易發現。等到風險充分暴露的時候,可能已經給有關群眾帶來嚴重財產損失,社會影響十分惡劣。

    目前人民銀行已與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一同建立了主要基于P2P網貸來源端的總量統計,個別信息涉及到運用端,已分期分批先從協會會員單位開始統計,直至全部會員,并將擴展到全部網絡借貸平臺。據悉,人民銀行與國家統計局似聯合發文,取得對所有互聯網企業采集數據的合法權利。但是目前這預警措施還是P2P網貸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建構的初級階段。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