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金融和國美金融日前雙雙亮相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一邊是蘇寧金融透露4000萬元貼息計劃,力推消費金融;另一邊是國美支付發布,提升線上線下支付體驗。同樣背靠從電器零售商起家的實業集團,這兩家互聯網金融企業將如何撬動母集團零售變革?又如何找到自身的發展路徑?
實業集團的互聯網金融“新風口”
“變革、創新、生態”,這是國美控股集團首席執行官杜鵑對國美金融的6字定位,也道出時下不少實業集團布局互聯網金融的心聲。在零售業普遍受到沖擊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實業集團布局互聯網金融,希望撬動零售主業,形成拉動未來增長的“新風口”。
“消費升級必須有消費金融支撐,擁有低門檻優勢的互聯網金融對零售業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蘇寧金融集團常務副總裁黃金老介紹,為迎接即將到來的“雙十一”,蘇寧拿出4000萬元,把分期利息貼給消費者,刺激用戶消費。
消費信貸只是互聯網金融嵌入零售生態的一小部分。國美金控總裁陳偉表示,隨著消費場景不斷擴大,金融角色愈發不可或缺。購買產品需要貸款,運送、安裝企業可能需要資金周轉,產品售后可能需要保險,攢錢購物可能需要理財……
從消費金融到供應鏈金融,從理財到保險,再到支付結算,圍繞著零售生態,蘇寧金融和國美金融的服務日漸豐富,逐漸形成閉環。與此同時,較之從京東電商、淘寶電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實業集團旗下金融板塊的線上線下融合更為明顯。
“線下賣產品的時候嵌入金融服務比較容易。”陳偉說,希望把互聯網金融服務的高端客戶引導到線下實體店購物,同時探索將線下標準化的金融服務搬到線上。
互聯網機構背靠大樹好乘涼
俗話說,背靠大樹好乘涼。背靠國美和蘇寧兩大集團,這兩家互聯網金融機構也充分利用著“蔭涼”。
“深挖大數據是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特點,而蘇寧積攢了26年的零售業數據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黃金老表示。
除此之外,在互聯網金融業競爭日趨激烈、獲客成本高企的背景下,依靠母集團獲取客戶往往事半功倍。“目前,國美金融的消費金融已經進入600多家門店,希望明年上半年能覆蓋全部門店。”陳偉說。
對此,蘇寧金融也深有體會,黃金老直言,依靠集團蘇寧金融的獲客成本只有10元至15元,遠低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平均水平。
此外,以集團積累的信譽做后盾,兩家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也相對較低,更具競爭力。
練好本事好遠行
不過,背靠實業集團并非蘇寧金融和國美金融一勞永逸的“法寶”,用足集團資源固然重要,但也需放眼未來,未雨綢繆。對此,這兩家才起步的機構都有自己的打算。
隨著互聯網金融相關政策越發明晰,一路從平安銀行“轉戰”陸金所、又加盟國美金融的陳偉,對新環境下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充滿期待。“盡管大家都說個人金融領域已經是紅海,但目前有征信記錄的個人只有3億,還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個人金融風險相對分散,與母集團零售主業契合度高。”
對此黃金老則有不同的看法:“互聯網金融關注點多在個人金融,但是隨著服務能力的提升,企業將成為互聯網金融拓展的重點。”
黃金老表示,面對競爭越發激烈的金融市場,下一步蘇寧金融的業務重點發力供應鏈融資。“傳統銀行做供應鏈金融較早,但效果并不是太好,還暴露了鋼貿等領域風險問題。蘇寧集團有5萬多個倉儲和較為完備的物流體系,可以探索通過倉儲數據、物流數據及時把控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已完成板塊架構的蘇寧金融和國美金融,需要更多倚仗集團力量發展,待數據、系統、風控經過磨合變得更成熟,建立一個可復制的模式,才更容易脫離集團走出去、走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