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寒冬中 互聯網金融行業跌落神壇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6-12-01

    天氣預報說拉尼娜事件或許會讓2016年的冬天變成冷冬。天氣如此,互聯網業的寒冬卻早開肇端。倒閉、關停、減員消息充斥的互聯網圈給人撲面而來的凜凜寒意。這其中,曾經喧囂一時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尤為明顯,在國家監管政策收緊、行業負面新聞不斷、投資機構紛紛收緊錢袋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一度高大上的形象跌落塵埃。

    曾幾何日,互聯網金融是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可是到了今年8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前,全國正常運營的網貸機構只剩下2000多家,這個數字并不能讓業內人士喜笑顏開,因為與之相對的是,停止運營的網貸機構也超過2000家,借貸余額6212.61億元。也就是說,半年多的時間,已經有一半的網貸機構“倒在了沙灘上”。

    到了10月,互聯網金融總投資金額僅有19.65億美元,約為9月的1/3,整個行業給人的感覺就是“兵敗如山倒”。

    另外一個事實也能夠說明問題,那就是A股市場上市公司紛紛投資、收購互聯網金融資產,頗有些“趁火打劫”的味道。

    監管壓力與投資者觀望 互聯網金融迅速降溫

    很多人將互聯網金融如今一地雞毛的景象歸咎于國家政策監管。誠然,作為互聯網新鮮事物,優點弊端猶如雙刃劍。誕生之初資本蜂擁而至導致了行業的野蠻增長,也給了一些投機分子可乘之機。隨著P2P平臺卷錢跑路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監管新政也隨即出臺。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出臺加速了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洗牌。央行、銀監會等監管層紛紛聯合印發了針對P2P網貸、股權眾籌、第三方支付等不同細分領域風險專項整治的具體實施方案,各相關部門也在隨后密集發布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整治細則。按照新標準,多數平臺公司都難以滿足監管要求。

    現實便是如此殘酷,互聯網金融行業也逃不過金規鐵律。一時間,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

    在微貸網副總裁汪騰飛看來,“寒冬并不是沒錢了,只是投資機構看待市場和行業更加理性了。資本寒冬可以讓投資機構或投資人更加冷靜地進行判斷,也有較長時間來評估投資機會。”

    國內知名的投資公司紅杉資本沈南鵬也認為,今天移動互聯網的投資機會遠遠少于兩年前,兩年以前移動互聯網可能占到紅杉中國早期基金40%的投資比例。如今,由于整體投資環境缺乏活力,互聯網金融成長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現在來看,真正的風投基本已經拋棄了互金。而投資互金的,不僅數量少,而且更多為京東、螞蟻金服展開的戰略投資,目的是促進自家產品或者自己平臺的GMV(成交總額),并非為了股權增值。

    泡沫吹起時,所有資本都熱血沸騰,寒冬一來,所有資本又都避之不及。成也資本,敗也資本。投資者的觀望態度,讓很多初創型互聯網金融企業還沒熬過天使輪就夭折了。

    低質操盤手入場 互金恐難順利過冬

    無論哪個行業,若將資本和技術比作雙翼,那么人才就是核心競爭力,可惜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的缺失大大拖拽了整個行業的后腿。

    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只是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操盤手遠遠達不到統領全局謀求發展的資格。由于出身傳統金融行業,懂技術、懂產品又懂互聯網的專業人才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以至于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從電商行業搬來救兵。但是,畢竟互聯網金融行業與普通電商平臺不同,定價、產品等方面差異性極大,這就導致了運營困難。這批人加入之后,一時之間互聯網金融行業廣告泛濫,雞毛滿地。

    縱觀如今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筆者實在難言樂觀。但或許每個行業都會遭遇成長的煩惱,都會遭遇跌倒的痛苦,都會經受冬天的洗禮。筆者只希望這輪冷風過境后,整個互聯網金融能夠盡快步入正軌,健康規范發展,迎來春暖花開的季節。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