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剛過,互聯網金融行業兌付危機再起,這次爆雷的確是一家運營五年、官方互聯網金融協會首批會員的老平臺。早在今年1月初,北京同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江金融”)深陷兌付危機暫停用戶提現,并稱將于1月23日起恢復提現。近日,有投資者爆料稱,同江金融已有跑路嫌疑。截至目前平臺提現尚未恢復,同江金融所稱的有序兌付更像是“一紙空談”。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同江金融產品信息披露不全、投向不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從同江金融的產品來看涉嫌資金池與自融。
兌付危機上演“拖字訣”
“近期受市場上關于P2P投資高風險及近鄰問題公司影響,導致公司出現流動資金緊張的情況。”1月初,同江金融的一紙公告打破了春節前的寧靜,更給歡歡喜喜準備過年的投資人潑了一盆冷水。
一位同江金融投資人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早在1月10日,該平臺發布《關于1月10日至22日暫停提現的公告》稱,從2017年1月10日暫停線上提現,擬于2017年1月23日恢復提現。不過公告發布后不久,便被網站刪除。
值得一提的是,2月1日,同江金融再次發布公告稱,確實發生兌付危機,但將有序兌付。“在近一個月里,同江投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在平穩經營五年后,年關將至時,去年12月及1月,多個貸款客戶未能及時償還到期本金與利息,致使客戶理財出現逾期,并直接引爆了公司的信任危機。”公告中寫道。
對于后續將如何兌付,公告中提到出臺了《線上客戶兌付方案》,并表示截至1月24日中午12:30,公司收到客戶郵件1011封,其中已到期的829封,剔除經偵報案人員不同意兌付方案而又希望回款的20多封,重復發送的200余封,核對完信息的全部按照標準支付,9筆因賬戶信息有問題支付失敗。不過,上述投資人表示,同江金融兌付方案是指簽署協議后,每個月兌付10%,但同江金融方面并沒有兌現承諾,而是一味拖延。
就在春節期間,有投資人在論壇發帖表示,同江金融客服電話無人接聽,公司已經關門,有跑路嫌疑。為此,北京商報記者曾多次撥打同江金融客服電話并聯系線上客服,確實一直無人接聽也未有人回復。
隨后,北京商報記者來到同江金融總部IFC大廈B座705/706一探究竟。在同江金融門口,北京商報記者看到有多名投資人駐守在公司門口。其中一位投資者表示,他們從外地趕來北京,想要收回之前的投資款,但同江金融方面一直在拖延。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同江金融總部辦公區域依舊有人上班,但上班的人屈指可數。在北京商報記者探訪的半小時內,便有兩名員工辦理了離職手續。
一位同江金融工作人員表示,公司仍在正常運轉,并積極進行催收,爭取早日完成兌付。對于如何進行兌付,這名工作人員表示,準備好相應的產品購買材料、證明發送給總部郵箱,每月就會有10%的兌付。不過,在該公司等待的投資人均表示,未收到所謂每月10%的兌付款。對此,同江金融工作人員表示自己并不知情,所有的高管都出門催收,而且公司發行的全部是真實債權。此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投資人分為線上投資人與線下投資人兩類,不少負責線下投資人的理財經理也早已離職或者成為維權者。一位投資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同江金融維權群已經有將近1000名投資人,這還不包括各地自己設立的維權群。2月11日下午,該投資人表示,朝陽經偵于當日下午針對同江金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正式立案。
旗下多個子公司經營異常
其實,同江金融的模式主要是線上平臺與線下網點相結合的模式。不過,早在去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細則落地之時,監管層就要求P2P公司不可以開展線下理財門店。同時,在查詢工商信息的過程中,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同江金融旗下的多個分公司、子公司都被列入經營異常名單或者被注銷。
據同江金融官網資料顯示,該平臺由北京同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公司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北京,且先后在北京、天津、大連等設立分公司,是一家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創新型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有完整的產品、研發、風控、財務和客服等職能體系。另據公開資料顯示,同江金融法定代表人江文才,注冊資本3000萬元,該平臺累計投資金額近20億元,累計交易人數3萬人,累計注冊人數20萬人。
工商信息顯示,同江金融股東就是江文才以及另一位自然人。工商信息同時顯示,北京同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朝陽延靜里營業部與北京同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大連營城子分公司已經注銷。而嘉興同江眾惠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與嘉興同江普惠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這兩家公司的法人股東和自然人股東分別是同江金融和江文才。北京同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通州營業部也被列入經營異常名單。
更值得一提的是,同江金融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普通會員單位。同江金融官網顯示,平臺董事長曾出席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擬會員代表大會預備會議,并于2016年3月參加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大會。不過2月3日,同江金融官方微博還在發布公告稱,目前公司正常運營,并不存在用戶宣傳的跑路,只是由于年前多個貸款客戶未能及時償還到期本金與利息致使客戶理財出現逾期,但公司在董事長江文才的帶領下及時啟動緊急預案采取了加強貸款催收、停止發放貸款、向私人籌措借款以及引進戰略投資等措施積極應對。
產品錯配涉嫌自融
“從同江金融的產品來看,爆雷是遲早的事”,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調查過程中,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作為一家運營五年的老平臺,同江金融的信息披露極其不透明。同江金融產品主要分為官方理財、日日豐兩大類,在兌付危機后,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在轉讓專區轉讓產品。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多款官方理財產品信息,如同江長投系列、雙季豐、四季豐等產品,都難以查詢到任何產品的詳細信息,所有的產品介紹中都是官方理財產品介紹,內容為“同江金融將自己管理的小額企業經營貸款組合成一個一個債券包并向投資者出售,而投資者購買了同江金融的官方理財產品,實際就是擁有了一些債權,得到了從這些債權所對應的小微企業收取利息的權利”。另一款日日豐產品是活期增值服務,同江金融將持有的活期銀行理財和債權資產按投資者的投資金額進行等值匹配,其中活期銀行理財產品占比80%,債權資產占比20%。具體投資于哪些銀行的什么產品并沒有說明。
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李子川表示,這種情況下債權包多存在錯配風險,預計未做到按要求的資金存管,同時存在線下獲客情況。本身也存在不合規的問題是肯定的。平臺目前充不了值,同時在注冊、綁卡過程中沒有看到任何與支付公司相關的協議文本。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認為,在該項理財計劃中,同江金融平臺成為旗下小貸公司獲取資金的來源,從而涉嫌自融。同時,也違背了小貸公司“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經營原則,通過P2P平臺間接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將經營風險傳遞給公眾投資人。事實上,重慶金融辦就發文明確禁止小貸公司與網貸平臺合作獲取資金。只要做到了理財資金與債權的一一對應,且通過托管的方式避免平臺對資金的直接接觸和控制,就是不存在資金池風險的。
此外,李子川表示,對于是否涉嫌資金池,主要需要看與支付公司和銀行是如何合作,不過從注冊綁卡等一系列操作中,首先可以確定這其中沒有商業銀行,其次也沒有看到用戶與支付公司的協議,信息不明,涉嫌資金池。
北京商報記者同時注意到,同江金融在兌付危機后開始更改相應的條款,如上線了官方理財續約功能,表示產品可以續約獲得更高的收益;此外還修改了債權轉讓條款,將之前轉讓條件中的“理財產品最低持有3天可進行債權轉讓”變更為“理財產品最低持有30天可進行債權轉讓”。
相關專家表示,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即使是國字頭互金協會會員也需要擦亮眼睛進行投資。此前,已有多家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曾遭負面新聞纏身,其中包括愛投資曾陷入項目造假、德眾金融此前被爆料項目逾期、有融網也被爆項目造假等等。
作者: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