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下簡稱“中國互金協會”)發文提示變相現金貸風險。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重申了平臺要依法合規經營,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變相開展貸款業務。而消費者發現非法開展貸款業務的平臺,應當及時舉報。
實際上,去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先后出臺文件,明確了規范“現金貸”等網絡借貸行為的管理要求,加強對“現金貸”業務的監管并逐步化解其形成的風險,維護了社會金融秩序的穩定。
中國互金協會表示,根據近期監測發現,現仍有部分機構或平臺“換穿馬甲”,以手機回租、虛假購物再轉賣等形式變相繼續發放貸款,有的還在貸款過程中通過強行搭售會員服務和商品方式變相抬高利率。“特別惡劣的是,發現有少數平臺故意致使借款人形成逾期以收取高額逾期費用,嚴重地侵害了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實際上,此前中國互聯網金融整治辦文件顯示,手機回租形式最為猖獗,“回租貸”相關平臺已逾100個,注冊客戶數百萬人;大多數目標客戶鎖定為大學生。利率畸高,一般年化利率在300%以上,個別甚至超過1000%。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呼吁,會員單位和相關機構應依法合規經營,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變相開展貸款業務;具備合法放貸資質的機構應恪守行業自律要求,主動加強內部管理,發放貸款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杜絕任何變相提高利率、惡意收取逾期費用的違規行為。
“平臺應認真履行金融消費者教育義務,如實開展信息披露,對息費定價進行重點提示,不得以不實宣傳誘導金融消費者接受與其風險認知和還款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產品和服務。”中國互金協會表示。
此外,中國互金協會還提醒消費者,加強金融知識學習,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購買相關產品和服務時應認真閱讀合同條款,留存相關證據,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可通過法律手段主張權益;如發現不具備放貸資質的機構非法開展貸款業務的,消費者應當向監管部門或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構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