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銀行積極試水數字積分、養老金等業務“上鏈”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10-22

    在日前舉行的金融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峰會上,中國農業銀行軟件研發中心總經理蔡釗介紹了農業銀行在區塊鏈方面的應用實踐,并指出,區塊鏈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點對點通信、分布式賬本技術,而是一種價值的傳遞、構建信任的機器。其契合銀行和金融業的本質,即風險的控制和信用的評價。

    據悉,農業銀行2016年5月成立區塊鏈研究項目組,2017年7月基于區塊鏈的電商供應鏈融資項目投產,并于8月上線了基于區塊鏈的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10月,農行制定了企業級的區塊鏈技術相關的標準規范。2018年又做了兩個落地的產品——數字積分項目和養老金項目。

    數字積分項目是農行構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掌銀客戶數字積分體系,以各類權益激勵客戶更多地體驗掌銀重點功能和服務。上線一年累計參與客戶超過1300萬戶。據介紹,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涉及銀行、電商平臺、企業和農資監管等多方,基于區塊鏈,實現了價值傳遞、挖掘和升華。“基于數據來做相關的真實性,解決不同場景,不管是企業、銀行還是電商、流通過程中的信任問題。銀行兩個核心的東西,一個是信用評價,一個是風險控制,在實現信用評價的基礎上我來給你做相關的信貸,比如金融信貸,從一個數據資產演化成一個信用資產。”

    當前,各大銀行都有客戶積分系統與機制,積分是給客戶的價值反饋,所有權在客戶,但是如何構建一套數字積分體系,能夠讓積分在消耗過程中自由流通兌換,提升資產流通效率和客戶活躍度呢?蔡釗認為,要與ICO相區分,建立開放的體系,開放給合作伙伴,用第三方做積分兌換。此外,還應挖掘應用的價值,通過登記積分交易數據,將積分所有權歸還給客戶,或者使積分自由流通、自由兌換,和外部的積分系統實現通兌通用。還有借助區塊鏈的可追溯性,實現交易信息可追溯。

    關于養老金項目,參與者比較多,包括委托人、受托人、賬管人、托管人及投資管理平臺。那么其中,涉及誰來托管、數據誰來掌握的問題。據介紹,農行通過把企業年金業務全流程信息上鏈,實現養老金業務各參與方之間信息的共享,構建可信聯盟鏈,增強交易可信度,并且還縮短了處理時間,由原來的12天縮短為3天。

    農業銀行的發展戰略更側重于普惠金融和服務小微企業。“未來,就像如今公有云的發展遠遠大于私有云,隨著技術的成熟,公有鏈的生命力可能更加高于聯盟鏈——更加完善的治理機制和激勵機制、統一的開放服務體系、開放的服務生態體系,人人都是參與方,人人都可以貢獻價值、挖掘價值,不管是金融的服務、政府的部門還是非金融服務,大家都貢獻價值,并分享價值、使用價值、升華價值。”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