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妖魔誰來降:打擊高科技犯罪遭4大難題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5-11-29

        西游記里的妖魔神通廣大,終難逃孫悟空的金箍棒。然而,虛擬空間中的網絡犯罪,花樣繁多,手段狡猾,靠誰來降?

        廣州作為中國三大互聯網國際出口之一,擁有近10家國內知名門戶網站,網民人數突破350萬。一些不法分子便妄想借助如此便利的條件,將廣州作為實施網絡犯罪的天堂。據統計,今年前3個季度,廣州市公安局網監處即接辦和協查案件638宗,占去年全年總數的93.3%。11月28日,在廣州市召開的高科技犯罪及其控制國際研討會上,廣州市人民檢察院介紹廣州打擊高科技犯罪經驗的同時,并提出了目前打擊網絡犯罪所面臨的四大關鍵性問題。

        低風險犯罪

        ――“網上購物”背后的秘密

        今年5月,犯罪嫌疑人陳某涉嫌通過發布出售電池、CD盒等虛假網上購物信息,連續詐騙多名外國人,作案金額超過3萬美元。這位某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才生實施網絡詐騙屢屢得手,不過是靠幾個簡單制作的英文網站。以極低的成本實施,并且容易逃避打擊是網絡犯罪日漸猖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網絡空間中實施犯罪不需借助暴力,也不會遭遇激烈反抗,因而被發現的概率很低。

        網絡犯罪大多是通過對程序和數據等信息的操作來實現的,犯罪行為實施后對信息載體不會造成任何損壞,甚至不留任何痕跡,所以很難被發現。比如,實施網絡詐騙,只需在網上發布一條虛假產品信息,并公布一個銀行賬號,就能在短時間內騙取各地網民的大量錢財,與傳統詐騙相比,既容易得手,又見效快,且風險更小。美國有學者估計,網絡犯罪的發現率僅為1%。廣州市檢察機關2003年起訴的一起高考信息網絡詐騙案,犯罪分子一個月內就斂財近80萬元。如何高效填平這些或明或暗的網絡陷阱,成為有關方面亟需解決的難題。

        網絡超時空

        ――國內“嚴打”奈我其何

        互聯網的開放性使網絡犯罪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地點發生,讓犯罪分子在任何國家、任何角落針對世界范圍內任意網絡用戶實施犯罪,或者通過服務器對某個目標實施遠程犯罪,不受時空限制,使網絡色情、網絡賭博、網絡販毒等等犯罪變得越來越“國際化”。

        近年來,廣州市檢察機關在數起辦理網上賭博和傳播淫穢物品案件時發現,案中涉及的服務器大多在境外,即使打擊、鏟除現有的網絡,也難以徹底根除罪案。以廣州市檢察院日前批捕的“逍遙山莊淫穢色情網站案”為例,該網站制作人員懾于國內“嚴打”聲威,將網站的服務器架設在境外,在境內遠程維護。截止案發當日,該網站會員已達10萬多。計算機網絡高速發展,把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網絡犯罪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任何犯罪行為都能隨著國際互聯網被擴散,危害波及全球,甚至可能導致全球的互聯網癱瘓,沒有哪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成為“網絡孤島”而免受襲擊。

        電子證據

        ――收集、固定和認證困難重重

        隨著手機代收費、電子銀行等交易方式興起,網絡給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司法機關鎖定網絡犯罪證據帶來挑戰。網絡犯罪的證據主要是電子證據,這些證據多存在于如程序、數據等無形的信息中,很容易被更改和刪除,給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

        網絡犯罪的超時空性,具體表現為犯罪行為地和結果地分離,犯罪嫌疑人常常利用境外服務器,給司法機關遠程取證帶來很大的困難。而且,電子證據的固定也有相當的難度。犯罪嫌疑人一般把有害信息發布在公共信息網上,有關機關要取得固定證據時就必須將網絡中的整個網頁及其正常信息內容一并復制出來,其證據全貌才能完整體現出來。要收集和固定發給世界各地成千上萬人的“有害信息”,其難度可想而知。另外,在電子證據的認定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計算機只認口令不認人,一些“黑客”盜用他人的密碼實施犯罪后,有時即使查到IP地址,司法機關也難以在法律上確定誰是真正的犯罪嫌疑人。這些證據不具有唯一性或排他性,難以定案。電子證據并未被納入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幾種證據形式之中,因此,如何確定電子證據的效力以及電子證據的歸類和轉化程序等問題也是立法機關應該考慮的問題。

        法律滯后

        ――傳統刑法理論受到挑戰

        廣州警方曾接到某網絡互動娛樂有限公司這樣一宗報案:該公司經營的《大話西游onlineⅡ》游戲中有部分玩家的游戲賬號被盜,損失金額約1500元。據統計,目前我國的互聯網用戶為9880萬,僅次于美國。而近年來網絡游戲產業迅猛發展,我國玩家群以每月30萬人的速度擴張,產業規模以至少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玩家“網絡財產”的性質如何認定?該如何受到法律保護?對此,我國現行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各地司法機關對此類案件也處理不一。廣州市今年發生一起顏某盜竊他人網絡游戲裝備案,由于目前無相關法律法規作為依據,也沒有權威部門能評估出虛擬物品的價值,導致公、檢、法三者對案件性質各有說法。

        網絡犯罪作為新型犯罪,隨著計算機網絡的迅猛發展,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還會不斷出現,可法律的滯后性使傳統的法律體系已越來越不適應信息技術和信息手段發展的需要。例如,近年來在網絡空間頻頻出現“裸聊”現象,影響非常惡劣,但司法機關依照現行刑法卻無法對其定罪量刑。此外,廣州警方在查處黃色網站“嘻游中國II”一案時,雖然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十人,但由于許多人在網上傳播的只是色情信息,無法被認定為淫穢物品,結果只能對大多數人給予行政處罰。這些都給刑法理論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