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貓燒香”燒痛了誰?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7-02-05

    近日,肆虐互聯網的“熊貓燒香”病毒開始出現大量變種,又化身“金豬”,危害指數再度升級,被感染的電腦中不但“熊貓”成群,而且“金豬”滿圈。反病毒專家表示,按照目前病毒及變種的破壞程度,威脅將延續至春節。按感染電腦的數量來看,“熊貓燒香”病毒已成為2006年度的“毒王”。 

    一段時間以來,“電腦病毒”成為一個高頻詞。提心吊膽之余,人們不禁要問:是誰制造了這些病毒?又為什么要加以傳播?我們的電腦安全該如何保障?或許,“熊貓燒香”的案例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示和思考。 

    病毒現身危害嚴重 

    全國通緝“熊貓燒香” 

    這些天找史?r很難,兩個多月以來,這位瑞星公司的反病毒工程師忙得像陀螺一樣團團轉。他表示,目前公司每天接到的求助申請仍有好幾百次,而再早些天,每天達上千次。 

    史?r第一次見到“熊貓燒香”,是2006年11月,在專門誘捕病毒的服務器上,他和同事們發現了一種新病毒:感染后的電腦出現癱瘓,屏幕上出現一排排熊貓圖案,熊貓們手持三炷香,合十作揖。 

    病毒被稱作“尼姆亞”,當時還不是特別厲害。但一個多月后,感染的高峰到來。病毒出現了百余個變種、400多個不同樣本,數以千計的企業受到侵害,數以百萬計的個人用戶“中招”,有的單位和網吧數百臺電腦同時中毒。一些著名網站的網頁上潛藏的病毒,隨著用戶的點擊迅速擴散…… 

    一時間,電腦用戶談“熊貓”色變。深受其害的網民發帖“通緝”病毒制造者,更有網民聲稱“開出10萬美元懸賞捉拿”。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發出警報,在全國范圍內通緝“熊貓燒香”。 

    手段“創新”“熊貓”難退 

    病毒肆虐暴露安全隱患 

    湊巧的是,“熊貓燒香”出現感染高峰時,正趕上海底光纜中斷,國外反病毒軟件難以及時升級。國內反病毒企業擔當起“滅毒”重任,紛紛向用戶提供免費的殺毒軟件。 

    “熊貓燒香”何以能如此肆虐? 

    工程師們認為,病毒并不擁有最厲害的技術,卻擁有最成熟的傳播手段。從技術上講,“熊貓燒香”并無絕招,它只是將各種成熟的病毒技術綜合起來,發揮“集成優勢”,專找綜合防范能力差的反病毒軟件下手。 

    不過,和以往的病毒不同,“熊貓燒香”的傳播手段有所“創新”,它在整合了所有可利用的傳播漏洞之外,還可以通過網站傳播。借助局域網“星火燎原”,借助門戶網站“天女散花”,借助U盤“死灰復燃”。史?r分析認為,“熊貓燒香”的3種主要傳播方式,成為病毒難退的主要原因。 

    分析損失情況,工程師們指出,那些及時修補軟件漏洞、更新反病毒軟件、電腦安全設置較完備的用戶,幾乎無人受到“熊貓燒香”的侵擾。反之,經常使用盜版軟件、上網習慣不好、防范意識不強的人,往往成為“易感人群”。 

    經常使用盜版軟件何以會容易感染病毒?專家告訴記者,正版軟件發現安全漏洞之后,會向所有用戶發送“補丁”程序。及時打上“補丁”,用戶受病毒感染的機會將小很多。但現在的微軟“視窗”等軟件為防止盜版,在每次發送“補丁”程序時,要求驗證軟件的合法性。那些使用盜版軟件的人,自然就無法修補漏洞。千瘡百孔的系統長期“裸露”在網絡中,成為病毒最愛的溫床。 

    業內專家認為,我國大部分網民缺乏最基本的網絡安全防范知識,也缺少良好的上網習慣。安全意識的薄弱,給病毒大面積傳播帶來可乘之機。同時,隨著計算機在各個行業的普及,病毒造成的損害也將越來越嚴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熊貓”帶來的思考還在繼續 

    在研究病毒樣本的過程中,工程師們吃驚地找到了“WHBoy”的字樣。這個“武漢男孩”曾在2004年現身,并編寫了有名的“武漢男生”木馬。現在他重出江湖,究竟想干什么呢? 

    一群軟件高手自發地在論壇上組織起來,貼出一份份詳細的病毒分析報告。然而令人“恐怖”的是,病毒作者似乎對這些高手的動向了如指掌。每過一段時間,他就會在病毒新變種中留言,感謝這些高手關注他制造的病毒。 

    剛開始,大家都覺得“熊貓燒香”可能只是作者炫耀技術的作品。不過,經過分析,專家們普遍認為,“熊貓燒香”帶有強烈的商業目的,史?r表示,“用戶感染病毒后,會從后臺點擊黑客指定的網站,部分變種會偷偷地在后臺下載網絡游戲盜號木馬,病毒作者可通過銷售盜取的網游賬號牟利。” 

    采訪中,反病毒專家表示,伴隨著各大殺毒廠商對“熊貓燒香”病毒的集中絞殺,該病毒正在不斷“繁衍”新的變種,密謀更加隱蔽的傳播方式。 

    工程師劉剛無奈地告訴記者,“武漢男孩”精通網絡技術和入侵技術。到目前為止,還沒人知道他究竟是誰,也沒人知道“熊貓燒香”是否真的跟他有關。工程師們從病毒體中搜尋整理了病毒網站的地址,通過這些地址可以為搜尋病毒作者提供線索。目前,這些線索已被提交給公安部門和網絡安全管理部門,希望能盡快找到“元兇”。 

    “熊貓”尚未退去,它帶來的思考也在繼續。在反病毒論壇上,一位網友感慨地說:“以后還會有多少新的病毒會借鑒‘熊貓’的經驗呢?” 

    該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的,恐怕不僅是專家和相關管理部門。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