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安全隱患何其多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8-07-30

    隨著國民經濟信息化的迅猛發展,電腦的不斷增加和普及,公共信息網絡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可以說近及你我。然而,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網絡信息安全的問題。
    沒人知道我是誰, 我愛咋吹就咋吹……

    隨著國民經濟信息化的迅猛發展,電腦的不斷增加和普及,公共信息網絡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可以說近及你我。然而,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網絡信息安全的問題。

    據統計,截至2007年底,我省共有網民956萬人,網站24537個、網頁2.23億個。其中論壇等交互式欄目3558個,100兆以上的IDC(即互聯網數據中心)25個,網吧8200余家,賓館、酒店、電子閱覽室、學校等非經營性上網服務場所數量達17800余家。

    “雙刃劍”特征日益凸顯

    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動態,逐漸向虛擬的網絡社會轉變,商業網站的紛紛建立,成千上萬的單位和個人通過公共信息網絡進行信息交流、發送電子郵件、查閱資料,以及網上貿易、網上銀行、網上購物等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對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信息化產生了積極影響。

    但是,虛擬社會在方便人們生產生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以及個人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互聯網的“雙刃劍”特征日益凸顯。

    部分網上炒作煽動、組織串聯對社會穩定的危害嚴重。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往往是從互聯網上炒作、擴散的,網上造謠惑眾、欺騙詐騙、煽動鬧事的信息屢見不鮮。有的利用“匿名”上網,在網上不負責任地發布言論;有的則在網上進行侮辱攻擊,欺騙詐騙;有的發布虛假消息,企圖引起社會動蕩,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今年汶川地震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專門散布針對四川汶川地震的不良謠言,還有的借用紅十字會的名義,互聯網成了其組織聯絡和宣傳煽動的主要途徑。

    網絡違法犯罪活動越來越多,社會危害越來越大。網絡淫穢色情、網絡賭博、網絡詐騙等成為新型網絡多發性犯罪,群眾對此反應十分強烈。在2008年我省開展的依法打擊整治網絡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專項行動中,僅今年上半年就偵破各類信息網絡犯罪案件近20起,查處各類違法案件80起,處置各類有害信息共計79000余條。

    攻擊破壞網絡事件增多。各種具有不同目的的個人或組織,采用“黑客”手段侵入互聯網站,有的更改網頁,有的竊取情報,有的進行反動政治宣傳,破壞互聯網絡和使用中的計算機。一些不法分子或組織在網上大肆制作和傳播淫穢信息。他們利用網站管理松懈、審查不嚴以及允許匿名申請和使用免費個人主頁的漏洞,大肆制作和傳播淫穢信息,嚴重危害了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計算機病毒不斷出現。2001年以來,世界范圍內多次爆發大規模的計算機病毒疫情。調查顯示,我國感染計算機病毒的用戶數量已由2001年的73%上升到2007年的91.47%;2006年11月至今,我國又連續出現 “熊貓燒香”、“仇英”、“艾妮”等盜取網上用戶密碼賬號的病毒和木馬。病毒制造、傳播者利用病毒木馬技術進行網絡盜竊、詐騙活動,通過網絡販賣病毒、木馬,教授病毒編制技術和網絡攻擊技術等形式的網絡犯罪活動明顯增多。

    垃圾郵件與日俱增。有人在網上專門收集和“叫賣”包含幾萬、幾十萬用戶的電子郵件庫,提供給各種利益團體和個人,強行向用戶投遞小廣告和其他無價值的信息,造成用戶郵箱資源被占用。有的利用專門的郵件群發工具,發送大批量的垃圾電子郵件,甚至大批量地發送色情、暴力、淫穢、低級的對青少年成長不利的有害信息。

    幾多問題須注意

    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已經引起國家和河南省的高度重視,新《刑法》增加了計算機犯罪的條款,國家《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和《河南省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辦法》等均已出臺實施。這些法律法規和條例的出臺實施,為維護信息網絡安全,保障國際計算機信息交流的健康發展,維護國家利益,打擊和防范網上的違法犯罪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

    可是,在網絡信息安全方面,我們還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網上安全保密意識淡薄。目前,許多行政部門都建立了內部網,有的還通過不同方式與互聯網存在物理連接。但是,相當一部分公務人員的網上信息安全保密意識不強,加之許多政府的網絡安全基礎設施也較為薄弱,因此,網上防泄密、防竊密形勢不容樂觀。

    一些公共上網場所經營者接受管理的自覺性不強。一些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實,一些無證經營的“黑網吧”,更是脫離監管,給上網人員觀看淫穢信息,甚至為其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提供方便。

    網上搜索引擎、鏈接服務等的不防范。目前,網上搜索引擎服務已成為網民使用最多的服務項目之一。而有些網站對有害信息不防范的做法,甚至對個別非法信息鏈接不予理睬,為有害信息的傳播蔓延提供了條件。

    一些網絡安全隱患不能得到及時消除。一些要害部門、黨政機關、大中型國有企業、國家基礎設施等關鍵計算機信息系統和信息網絡,在管理和技術措施上存在著較多技術和安全隱患,但得不到及時消除。一旦受到非法計算機入侵和計算機病毒的侵害,往往會釀成災難性的后果,如整個網絡癱瘓,計算機全部崩潰等,甚至泄露機密,危及國家安全。

    安全監管亟待加強

    為此有關人士呼吁,公安、宣傳、文化、工商、通信等部門和行業分工協作,共同努力,人人參與,加強對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的監督和監管:

    一、繼續加強互聯網公開接處警工作。落實承諾,暢通網上報警、求助渠道,及時處置群眾報警、求助。

    二、加強對入網用戶的備案管理。根據國家和省有關法律法規,對進行國際聯網的接入單位和個人用戶,應要求其在限定時間內,到所在地公安機關辦理備案手續。

    三、加強對接入服務單位信息服務業的管理。接入服務單位為用戶提供接入國際互聯網絡的服務,必須保證網絡的正常運行,并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安全、健康。

    四、加強對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板的管理。提供電子郵件、個人主頁、電子公告板的單位必須加強信息的安全審核,要采取技術措施過濾垃圾電子郵件,發現有害信息必須及時報告公安機關。

    五、加強對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管理。積極推行上網實名制,減少網上違法犯罪的發生率,提高依法管理效率。

    六、涉及國家事務、國防科技、國計民生的重點單位,都要實行信息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準確定級,及時備案,認真整改,科學測評。

    七、人人都應該提高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文明上網。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