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網絡系統癱瘓將使國家安全面臨崩潰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9-04-22

    人們常津津樂道于所謂的“后發優勢”,覺得當第二個或第三個吃螃蟹的人至少可以少走一些前人走過的彎路。然而,事非經過不知難,最先嘗鮮的往往會對個中的苦辣酸甜乃至其未來走勢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對于網絡來說,同樣如此。最近,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宣布新年度國防開支預算時,特別強調要增加網絡專家的編制,加強網絡戰部隊的建設。這與叫停幾個大項武器裝備研發計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美國在軍費投入上的多減一加,凸顯其對網絡安全防護特別是網絡進攻能力的重視,也揭示了虛擬空間國防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網絡成為一國賴以正常運轉的“神經系統” 

    網絡時代,因特網和多媒體技術爆炸性發展,滲透到民族文化和家庭之中的程度和速度,遠遠超過了前兩次工業革命時期。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沖破傳統地域界限的新的活動空間,人們在網絡空間里逐漸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社會規范和思想意識,并創造出新的網絡文化。 

    隨著計算機網絡逐漸滲入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越來越多的機構與個人不得不重新布局,以便與網絡技術的發展保持一致。社會作為整體,變得越來越依賴于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系統,不單是全球化金融系統利用網絡在世界范圍內轉移資金,大多數公司把財務記錄儲存在聯網計算機內,甚至國家的整個軍用和民用基礎設施都越來越依賴于網絡。總而言之,利用信息互聯網絡,人們可以使科學研究、文化教育、國防事業、管理決策、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醫療衛生、社會服務、人際交流、國際交往、體育娛樂以至家庭勞作都實現高度的現代化。互聯網技術與 18世紀的蒸汽機、19世紀的電氣技術一樣,都具有劃時代的性質。 

    網絡也因此成為一國經濟賴以正常運轉的依托,它的安全與持續運轉成為維系社會秩序的先決條件。計算機網絡一旦出現問題,事關國計民生的許多重要系統都將陷入癱瘓的狀態,國家安全也因此岌岌可危。今年1月,法國海軍內部計算機系統的一臺聯網計算機由于接入帶病毒的USB記憶棒而感染,病毒迅速擴散到整個網絡,不僅造成法國海軍內部計算機系統一時間不能啟用,其海軍的全部戰斗機還因為無法“下載飛行指令”而停飛兩天。僅僅是法國海軍內部計算機系統的時鐘停擺,法國的國家安全就出現了一個偌大的“黑洞”。設想,如果是一個國家多個領域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出現問題或者被癱瘓,那么該國面臨的利益損失和安全威脅,將是不可想像的。 

    信息網絡系統癱瘓將使國家安全面臨崩潰的危險 

    世界上總是會有許多令人無奈的悖論。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既可以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資源倍增器,也會是一個國家在戰略層面的命門與死穴。一個國家網絡建設得越發達,在盡享信息技術帶來的好處的時候,它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也會越來越高,所受到的網絡攻擊的威脅也會越來越大――往往是在最強大的網絡優勢中,潛藏著最脆弱的網絡環節。一旦重要的網絡被癱瘓,整個國家安全就面臨著崩潰的危險。 

    美國曾多次發生信息網絡系統失靈致使通訊癱瘓、基礎設施損壞、大范圍停電、船只停航的重大事故。1990年,全美最大的電話公司AT&T因為控制交換機軟件中的一個程序設計小問題,所有長途電話服務業務暫停9個小時之久。1992 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一條光纜被無意間挖斷,結果它所屬的4個主要空中交通管制中心關閉了35個小時,成百上千的航班被延誤或取消。1996年,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信息服務網絡公司――美國聯機公司,在正常維護中更換一款新的軟件后發生故障,造成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服務中斷事件,使包括眾多企業在內的600多萬用戶持續19個小時無法使用電子郵件、互聯網絡接入等各種網絡服務,有的企業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在2008年8月爆發的俄格沖突中,俄羅斯在出兵格魯吉亞前就對格政府網站進行了協同攻擊,導致其互聯網服務器因流量過大而癱瘓。這是第一次與現實戰爭同時發生的網絡攻擊。幸運的是,格魯吉亞是全球互聯網依賴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這次網絡攻擊的結果只是給格魯吉亞網民造成了些許不便,而非電力供應中斷或金融混亂等災難性結果。但是,如果發生沖突的是兩個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網絡社會國家,后果就完全兩樣了――通過網絡攻擊就可以摧毀對方的金融、商貿、交通、通信、軍事系統等核心信息系統,令其經濟社會體系陷于癱瘓,其后果并不亞于用核彈直接轟炸一個國家的重要設施,甚至更為嚴重。 

    有鑒于此,美國特別重視來自網絡空間的威脅,也特別重視發展網絡進攻技術的研究。美國前任國土安全部部長邁克爾?切爾托夫在任期間,已初步制定了保證信息技術(IT)安全的“曼哈頓計劃”方案,包括在政府和私營部門間實現信息共享。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強調要增加網絡專家的編制,加強網絡戰部隊的建設,也并非一時興起。俄羅斯軍事學說已經將網絡攻擊手段定性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并保留了運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或核武器反擊的權利。鑒于美國的國家安全政策宣稱“美國核力量的基本任務是遏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使用”,國際社會已有人提出,應將“相互確保摧毀”的核戰略理念作為一種國際諒解的模板,建議美俄簽署一項“不首先使用網絡攻擊”的協議,以防止未來爆發具有等同于核戰爭的大規模毀滅性的網絡戰爭。 

    網絡戰爭改變了幾千年來防御對進攻的成本優勢 

    只要回憶一下世紀之交世人對本以為會引起社會混亂的千年問題的擔憂,就可以想像到,來自網絡的安全威脅究竟有多么嚴重。目前,網絡戰爭雖然還只是存在于戰爭的邊緣地帶,但隨著信息社會的逐步成熟極有可能走到戰爭舞臺的中心。 

    在現代戰爭中,網絡不僅可以提供高效、快捷、準確的指揮與控制,而且網絡攻擊本身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打擊手段。網絡戰攻擊的是敵方C4ISR系統的“大腦”,影響的是戰略決策和戰略全局,達成的將是戰略目的。隨著網絡戰的發展與擴大,網絡攻擊的目標將由軍用網絡拓展到民用網絡,進而嚴重影響國家的經濟、社會秩序和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 

    網絡的脆弱性是其固有的不足。正當網絡專家們興奮地論證著“網絡效應同節點數量成正比”并付諸于現實之時,擁有強大整合力量的網絡卻被病毒瘟疫所吞噬,一座又一座防火墻被穿透,染毒計算機數目呈現幾何級數的擴大趨勢。從網絡戰的角度看,所有的網絡節點,都是導致網絡核災難的潛在的“鈾”,經過刻意的組織就可以成為對網絡發動攻擊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且,網絡戰爭一舉改變了幾千年來防御對進攻的成本優勢,造成進攻對防御的1比100成本優勢,輕易地打破網絡攻防的戰略平衡。 

    首先,信息網絡系統受攻擊的環節和目標多,極易受侵害。信息在網絡傳輸過程中需經過多個節點設備,而網絡本身的松散結構決定了很難對它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給攻擊者以可趁之機。網絡結構復雜,防御薄弱環節多,信息網絡上不計其數的連接點隨時都會成為可侵入、可干擾、可破壞之處。美國建設了世界上最發達和最復雜的信息網絡系統,因此受攻擊的節點最多,脆弱性也最大。這也是為什么美國總有人疑神疑鬼,動輒叫嚷遭受別國“有組織的網絡入侵”的原因,其心態大致相當于走夜路唱山歌――自己給自己壯膽。 

    其次,攻擊者的手段多、方法簡單。目前,網絡技術還不夠完善,防護存在漏洞,而網絡攻擊技術則相對簡單且易于獲取。技術上的兩面性使入侵者可用多種技術方法進入計算機互聯網和通訊網絡,使用邏輯炸彈、網絡病毒、信息遏制、失能武器等手段,在不被人察覺的情況下先發制人,搶奪一個國家的制網權,或令其關系國計民生領域的網絡系統癱瘓。 

    再次,信息網絡設備對環境要求高,適應能力差,網絡系統面臨多種威脅。信息網絡的核心是計算機,而計算機離不開穩定的不間斷電源,各種電子系統通常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環境指標過高過低都會造成設備故障。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先進雷達和計算機上的集成電路曾因海灣地區的高溫而失靈,執行任務的士兵發現攜帶的電臺線路因高溫焦化而被迫中斷運行。 

    如今,網絡攻擊的工具和手段正變得越來越容易獲取,那些試圖實施網絡攻擊的網絡使用者的技術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斷提升。因此,許多國家和政府已經注意到,網絡安全直接關系到國防安全,安全部門必須聘用網絡高手竭力阻止來自外部網絡的入侵。目前,設置特殊“防火墻”,運用在特定條件下對入侵信息進行破壞的“邏輯炸彈”,乃至模仿生物體免疫系統的防火墻、感應器和殺毒系統“三合一”防護措施均已出現。美國的《確保網絡空間安全的國家戰略》更是強調,要發動社會力量參與保障網絡安全,重視發揮高校和社會科研機構的力量,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公民的網絡安全意識教育。在電腦和網絡迅速發展普及的今天,這些都被許多國家效仿,成為保衛網絡安全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網絡的先天不足和掌握黑客技術的人增多,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虛擬空間的國防安全維護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