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個人數據使用的邊界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07-16

    你去過的酒店好友都能看到!這不是玩笑,而是真實案例。近日,有媒體發現,只要用微信登錄“大眾點評”APP,你對酒店、餐廳等地方的簽到與點評信息,就會一股腦兒出現在好友面前,想刪都刪不掉。在輿論激烈的聲討之下,大眾點評目前已道歉,聲稱將火速整改。

    隨手打個卡、點個贊, 吃住行蹤就“大白于天下”,這再次證明泄露用戶隱私的互聯網行業“明規則”不僅仍在橫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還記得最初,用戶個人信息還只是被企業擅自征用;漸漸地,大數據的價值被發現,這些隱私就成了隨意買賣的商品,詐騙電話、精準營銷開始對廣大用戶圍追堵截;邁入社交時代,眾多企業對用戶隱私的挖掘更進一步,直接干起了分發用戶信息的生意。航旅縱橫APP開通“虛擬客艙”功能,同艙乘客分分鐘了解你的飛行數據;滴滴順風車上線車主乘客互評功能,人未上車司機就已知曉你“顏值幾何”……如此肆意的分享之下,從前在平臺面前無奈“裸奔”的用戶,如今幾乎要在全世界面前成為“透明人”。

    個人隱私頻頻失守,互聯網企業難辭其咎。在“數據有價”的年代,用戶隱私保護意識不斷提升,不少應用商都承諾“妥善保護用戶信息”。然而,細看他們的具體做法,只不過將從前默認同意的“隱私協議條款”,設置成了字號比半只螞蟻還要小的一行話,藏在犄角旮旯里,一般用戶根本發現不了。談及數據利用,互聯網企業各顯身手,創新手段層出不窮;而說到信息保護,則消極應對,想方設法逃避責任,明顯缺乏基本的誠意。

    事實反復證明,守護隱私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邊界,不能靠企業自律,依法而治必不可少。目前,網絡安全法已經實施,法律對數據保護、使用等也做出規定,但從實際來看,我國對信息泄露的處罰還是太輕,偶有處罰也是大棒高高舉起卻又輕輕落下,違規企業被曝光后往往道歉了之。唯有與時俱進、加大懲戒力度,讓那些違規企業有“切膚之痛”,捍衛用戶隱私權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信息安全,是互聯網長遠發展的基石,那些將用戶信息安全拋諸腦后的企業,最終也難逃用戶“用腳投票”,“大眾點評”遭“大眾批評”,就是一例。

    (摘編自7月13日《北京日報》,原題為《不能讓個人隱私總被“大眾點評”》)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