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商”走進“店商” 社區電商成發展趨勢
如今,原本不起眼的社區小店以其便利性,正在成為電商的新寵、O2O(線上到線下)的“試驗田”。
目前,國內最大的線下第三方支付“拉卡拉”通過其“開店寶”產品,讓社區店化身為繳費、網購、取貨的“便利”店。順豐快遞自營的“嘿店”,也成為網購和取貨的社區店。此外,越來越多的社區便利店開通了自提業務。這些都表明,盡管電商對大型賣場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但是社區店卻以其小而靈活正與電商逐漸融合。
電商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接近1.9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
但是,網絡不是萬能的,很多問題網絡并不能解決。例如,網購快遞送貨上門,可用戶不在無法及時收取;有些小東西市場里買不到,上網買還不如運費貴——這些“長尾需求”匯總在一起,正成為新的“藍海”。
國內最大的線下第三方支付“拉卡拉”由此推出了“開店寶”,將社區店變成“便利”店。
記者了解到,通過開店寶終端,社區居民只需要刷銀行卡,便可網購“開店寶”上的所有商品,包括小家電、糧油食品、家居用品等。同時,這些產品還全部包郵。此外,“開店寶”還能繳納水電煤氣費以及還貸、匯款等金融功能。盡管對于年輕人來說這些功能并不稀奇,但是對于中老年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有吸引力的。據了解,現在拉卡拉“開店寶”已鋪設近2萬臺,覆蓋全國200個大中城市,顯示出了旺盛的市場需求。
立志改造社區店的絕不止“拉卡拉”。初創企業千米網推出的“e生活”,也試圖完成類似的事情。“e生活”通過提供充值、支付、票務等生活服務,將社區店、小賣店和報刊亭改造成便利店,創業者還可以從中獲得提成。目前,創業僅一年的千米網,已經獲得了5000萬元的風投。
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快遞企業,順豐速遞也在線下開起了門店“嘿店”。記者在上海浦東一家“嘿店”看到,店內的海報、二維碼墻上都有虛擬商品,消費者通過手機掃碼、店內下單后,順豐速遞就會送貨上門,消費者也可以來店自提。“嘿店”面積只有十幾平方米,而且多選在不太繁華的地方,這種讓電商下沉、利用物流優勢打造O2O的意圖非常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社區電商采取O2O的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零售業的局限性,更有望成為傳統零售對抗電商的新措施,甚至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線上線下互動的新型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