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內久經考驗的“網購一族”而言,如今的電商大促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特別是每年的“618”和“雙十一”,鋪天蓋地的促銷宣傳攻勢撲面而來,不僅讓消費者的錢包受不了,同時也讓消費者在面對電商促銷時開始麻木起來。
一年又一年的“年度大促”,一次又一次的“史無前例低價”,不少消費者直呼“能買的都買了,能屯的早就屯了”。電商平臺如何再度激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如何深挖消費者更多消費需求?
對于電商平臺而言,商品的推陳出新和促銷廣告的各種推廣如今已經是最基礎的手法。在今年的電商年中大促中,利用更有“智慧”的方式把年中大促“武裝”起來,似乎已經成為了各大電商平臺尋求突破的新出路。而從消費者看來,真的會為“有智慧”的年中大促又瘋狂起來嗎?
線上線下消費場景走向“智慧融合”
對于不少鐘情于線上消費的消費者而言,選擇線上購物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可以省去排隊結賬之類的煩惱,但是顯然線下的消費體驗和獲得感也是線上無法媲美的,用科技的手段讓線下和線上體驗進一步融合,成為了今年電商年中大促的一大亮點。
就在6月電商年中大促正如火如荼開打的時間點上,微信也來為戰局“火上加油”,而這把“火”微信則選擇了在線下“燃起”。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在6月,微信支付團隊宣布聯合全國4000多家超市正式啟動首個“不排隊月”,鼓勵更多人嘗試“掃碼購”的便捷消費方式。據介紹,“掃碼購”整合了小程序與微信支付,顧客可以使用手機掃描商品二維碼,查看信息、獲取優惠、自助結賬,邊走邊買,直接微信支付,無需前往收銀臺排隊結賬。據參與活動的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鼓勵顧客文明消費的同時,善用科技手段,降低顧客等候時間,是行業共同的責任。”
微信的“半路殺出”讓電商年中大促的戰火蔓延到了線下,而來自阿里巴巴方面同樣也在線下準備了大招應對。作為阿里巴巴目前的網紅品牌“盒馬鮮生”備受關注,但是“從頭開始”的盒馬鮮生要快速普及到每個消費者身邊,顯然還不太現實。
在通過前期的市場培育和推廣、消費者對盒馬鮮生模式有所了解和認同后,日前,已經接受阿里巴巴投資的大潤發就宣布,全國已有100家大潤發門店完成天貓新零售升級改造,將全面參與天貓“618”理想生活狂歡季。改造完畢后,家住大潤發周邊3公里內的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淘寶“淘鮮達”在家下單,送貨到家,價格與大潤發門店的商品完全一致。
“大潤發從阿里獲得的,不只是線上流量。更重要的是,我們借鑒不少盒馬的成功經驗,也因地制宜進行改造和創新。未來大潤發有望不斷迭代,開創一種適合大賣場的新零售運轉模式,一旦運轉成熟,也把經驗分享給更多同行。”大潤發董事長兼CEO黃明端說。
無論是微信還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改造,讓消費者在今年的電商年中大促中又有了新的消費選擇:不再只需要盯著電腦屏幕或者手機,在更加具有“智慧”的線上線下“融合”消費場景,同樣可以獲得優惠和便利的消費體驗。
線下消費場景崛起實為線上紅利殆盡?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今年來勢洶洶的各種線下消費場景的入局,必將成為電商年中大促的又一亮點。配合足夠力度的促銷活動和推廣,再加上線下消費場景的體驗提升,消費者在“智慧融合”的趨勢下將更多的消費發生在線下似乎已經成為了新的趨勢。
消費者在線下買買買起來了,是有“智慧”的電商大促帶動了新的消費力,還是只是消費力從線上轉移到線下了呢?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線下消費場景的崛起很大程度是來自線上紅利的殆盡。“可以預期的是,在電商年中大促的總結上,成交額肯定也是破紀錄的。按照以往的經驗,除了一部分是由于消費品類的轉型升級外,很大程度的原因是將線下消費的部分增量加到了總體的成交額上。”互聯網分析師蔭明軒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商平臺用“智慧”的方式將線上線下的消費者場景進行融合,讓消費者在線下也可以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這對于消費者而言的確是大好事,但是線下的消費并不一定是線上的增量,很有可能只是在分流了線上的消費力,或者說是將原本已經在線上各種促銷活動所遮蓋了的消費力在線下喚醒而已。
“在諸如盒馬鮮生或者大潤發這樣的消費場景中,消費者可能購買無論是生鮮或者一些日用品,這些消費力本來就是存在的,有可能沒有這些線下消費場景時消費者會通過線上來購買,但是當他們在線下消費后,就不會再通過線上重復購買了。”蔭明軒舉例說道:“消費者在線下買了紙巾,因為線上線下都是同價,他就不會再通過線上渠道囤貨了,而目前線下大多數的消費場景都是類似的快消品,這和線上銷量最大的品類是重合的,這里面并沒有帶來增量。”(記者 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