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共數據如何更開放(深閱讀·公共數據開放共享(上))
“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已經被納入“十三五”規劃建議。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也要求,大力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臺整合,消除信息孤島,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
在信息和知識經濟時代,公共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是一項基礎設施,數據開放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無法估量。在我國,公共數據開放的現狀如何?實現《綱要》提出的開放共享目標還要破除哪些障礙?
獲取公共數據難,導致一些科研難為“無米之炊”
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教授陳繼紅指導的團隊,曾憑借作品《洋山深水港集裝箱國際中轉服務模式與對策——基于韓國釜山港的比較研究》,沖進了一項重要的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圈。但高興之余,陳繼紅忍不住感嘆:“取得這些港口數據的過程實在是太艱難了。”
陳繼紅說起在上述課題研究中給予幫助的韓國教授,很羨慕他們能拿到釜山港的全部數據。原來,韓國教授登錄韓國交通管理部門的網站,注冊后獲得身份認證,就能免費獲得政府的公共數據。
陳繼紅說:“我們經常需要研究沿江沿海的港口和航運情況等,為政府和市場提供決策參考,但因為拿不到基礎數據,很多時候我們是在做‘無米之炊’。比如研究需要的我國港口的股權結構、股東投資比例、港口泊位數量、貨物吞吐量等數據,這些應該都算不上機密,但我們就是拿不到。因此對有些數據,研究團隊只能從企業宣傳冊上摳,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都無法保證。”
陳繼紅認為,有些數據如果暫時不便向公眾開放,可以對有關專家學者實行注冊制,“尤其是行業數據,光靠一省一市開放也很有限,政府應該下決心讓更高級別的部門統籌。”
財政投入獲得的公共數據不開放,是巨大浪費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家越來越意識到數據開放的重要性,一些政府部門開始嘗試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總體來說,開放步伐仍有待提速。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主任鄭磊認為,政府掌握的數據是國家機關履行職責時獲取,采集這些數據的經費來自公共財政,因此這些數據本質是公共產品。應盡快探索公共數據逐步開放共享的途徑與方式,使這些寶貴資源發揮其應有價值。
鄭磊還介紹了數據公開與數據開放的區別:數據公開只是讓公眾看到,而數據開放則是要讓公眾可以直接利用,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政府數據開放是政府信息公開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鄭磊說,信息公開以公文類信息為主,目的是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數據開放以非公文類信息為主,目的是落實對政府信息資源的使用權,實現政府公共數據資源的增值利用和價值最大化。“真正的開放是要開放數據接口,讓第三方平臺能夠直接接入,并且同步實時更新。”
陳繼紅認為:“看似繁瑣死板的數據,經過加工后才能產生價值。政府財政投入所獲得的數據如果不開放,我們做研究還要再動用國家科研經費去采集,這是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
我國公共數據開放步伐為何不快?鄭磊分析,有些部門有數據,但不知道能不能開放;有的有數據但不愿開放,可能涉及顯性或隱性的利益。還有些部門認為,數據不開放沒人知道,開放了反而有可能擔風險。鄭磊認為,大數據畢竟是個新鮮事物,很多部門和官員還不懂怎么做,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培訓。
上海等地正調查社會需求,規劃和推進數據開放
世界銀行能源分析師劉婕美因工作需要,經常從一些網站查詢數據。據了解,2009年5月,美國政府的數據開放網站data.gov正式上線,該網發布了包含90個聯邦機構近19萬個數據集,涉及14個主題。
劉婕美認為,政府部門除了可以整理披露數據,還可以公開聯絡方式,方便答疑解惑,一些無法從公共網頁查詢到的數據,最好能通過電話或郵件的方式詢問。據了解,美國也并非所有政府部門都有能力保證數據的完整、真實、可信。目前美國對政府機構信息披露并無統一的執行標準,數據披露情況與該部門組織運轉能力和財力直接相關。以美國農業部門為例,由于水污染狀況的調查費用高昂,這方面的數據就相對老舊。
在數據收費問題上,美國主張免費,而歐洲一些國家則采用部分收費的方式。“數據免費開放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無法估量,你永遠想象不出民眾的創造力有多么巨大。與之相比,一些政府部門自己開發數據所賺取的利潤只能算蠅頭小利。”鄭磊說。
目前,鄭磊和他的團隊正在為上海市政府做一個數據開放的新規劃。“我們首先要調查社會和企業的需求,了解他們最希望獲得的數據是哪些,然后配合政府盡快開放。”鄭磊說。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