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4日消息(記者劉思強 郇芃)3月3日13:00-14:00,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2017兩會高端訪談《企業家說》。在五十分鐘的訪談時間,孫丕恕對節目主持人94次提起“大數據”這個詞:
問:“您今年帶來的建議和議案主要圍繞哪些方面?”
答:“圍繞大數據,我有四個建議……”
問:“您覺得這幾年來您提出的建議和議案落實的情況怎么樣呢?”
答:“得到了有效的采納,并且有實際落地動作,比如,發改委2016年批準設立國家大數據流通與交易、國家工程實驗室……”
問:“您對浪潮的未來是怎樣規劃的?”
答:“浪潮的未來將是一家大數據公司……”
問:“5到8年后誰能代替馬云?”
答:“做數據交易的人……”
問:“浪潮的2017關鍵詞是什么?”
答:“大數據……”
問:“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從哪兒來”
答:“還是大數據”
孫丕恕,22歲參與浪潮0520PC的開發;24歲成為課題組長;26歲,成為集團副總工程師;28歲拒絕了一位港商開出的萬元月薪的邀請,苦干三年研發出第一臺國產小型機服務器,打破了IBM、康柏等外國公司的壟斷……過去有人稱他為“中國的服務器開拓者”,現在他被稱為“中國數據開放第一人”,這個執著的“數據狂人”如今又有哪些“小目標”?
推出“公司+創客”模式 用大數據助力創業創新
創業創新是激發經濟增長新活力的源泉,最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創業咖啡館隨處可見,創業孵化器大浪淘沙,而在創業創新的過程當中,浪潮又能做些什么呢?
孫丕恕說,各地要推動創業創新工作首先要基于數據。現在一些創客都講要以數據為核心,也就是創客首先得找數據。但其實需要數據的創客很難真正找到數據,而有數據的人想賣數據,又找不到地方賣。因此,浪潮集團正在全國推出一個“公司+創客”模式,用大數據支持創新創業的工作。
挑戰“信息孤島” 力推數據共享數據開放
長期以來,“信息孤島”一直是大數據產業發展難以逾越的鴻溝。數據開放程度弱、數據流通條件差使大數據的發展難以真正走向大面積運用。盡管目前互聯網的發展誕生了海量的互聯網數據,但是仍有大量數據還沉睡在政府、企業和個人手中,數據的共享、開放和應用程度還遠遠不夠。早在2015年兩會上,孫丕恕就提出了“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工作”的建議,并獲得李克強總理的回復和各級政府部門的關注。
目前,浪潮已經協助全國27個省市政府建立了大數據平臺,力推數據的共享共用。政府數據開放也逐漸走上正軌,北京、上海、浙江、青島、武漢等地方政府都已經建立了專門的政府數據開放的網站,國內大部分省市政府也開始在內部實行數據互聯互通與公開,引導政府數據和互聯網數據向更深層次滲透。孫丕恕認為,政府數據開放的萌芽已經顯現,更多的政府、企業數據等待進一步開放。
目前,由浪潮參與建立的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認定。孫丕恕表示,政府有太多數據想開放,但得有人去做具體工作。比如怎么來制定標準,怎么來制定規范,怎么把各個政府機構甚至到具體業務部門的數據整理出來。首先要有數據管理,需要時才能容易找到。
孫丕恕說,除了日常生活中大數據無處不在,在政府的精準扶貧領域,也可以依靠大數據落到實處。現在可以把扶貧戶、困難戶找出來,分析用什么辦法來幫他,預測幫他的結果會怎么樣,現在貴州省在大數據扶貧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嘗試。
浪潮的未來是大數據公司 要向平臺產品供應商轉型
孫丕恕介紹說,浪潮是一個大數據公司,有計算力的公司,能夠給大家提供計算平臺、提供大數據。
“浪潮現在是‘軟硬一體化’,以后將進一步轉型成一個平臺產品供應商,第一個平臺是計算平臺,一方面建私有云,比如 BAT需要建云,那我就給你供設備、提供產品。另一方面給政務云服務,給政府建數據中心,讓政府來買服務。第二個平臺是數據平臺,把各種數據集合在一起,整理好了之后給創客們。”
孫丕恕說,我們現在就要轉型成需要計算找浪潮,需要“買”數據找浪潮,要“賣”數據也找浪潮這樣一個模式。
五到八年后誰能取代馬云? 孫丕恕:做數據交易的人
在直播訪談中,孫丕恕說,現在有電商,以后一定會出現數據交易商,叫“數商”,實際就是數據交易。但數據交易跟電商交易不同。比如在電商買雙鞋,顧客買了拿走就拿走了,而數據不是,它不是買走這個數據,而是把數據拷貝一份。
在很多交易規則方面, 2016年浪潮的大數據流通與交易工程實驗室得到了國家的批復,在技術層面有望解決這個問題。五到八年以后誰能取代馬云?一定是做數據流通與交易的人。
大數據是智能制造、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 中國智造,智從數據來!”
孫丕恕認為,做企業最復雜的就是搞明白需求端。得知道用戶需要什么,才能明確生產什么、制造什么、研發什么?這就要用大數據理念進行市場調研以及分析,這是智能制造、也是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他說,如何運用數據打通產銷鏈條才是企業能否升級成功的關鍵。“按大數據的理念,從市場的需求到研發、生產、交付、服務整個鏈條都需要大數據貫穿實現”,“傳統企業要用大數據武裝自己”,“從市場需求看,什么人群需求什么,哪個地區的人需要什么,是否適應自身產品,這與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等都是一體化的數據,應該貫穿在所有環節里。企業在大數據創新上做得好、貫穿得好就會成功。同時,大數據對商戶的指導,也改造了業態和傳統的制造業績。”
在大數據智能制造方面,孫丕恕認為,生產環節的各種物流、人員很多,用大數據分析可以降低這些成本,降低消耗,包括數據的反饋形成鏈條傳導在一起,這對中小企業很有益處。大企業就更不必說,自然深知大數據的重要性。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