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該怎么取怎么用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04-11

    近日,個別互聯網企業“大數據殺熟”引來輿論熱議。有網友反映,經常查看某個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價格反而會因關注較多而上漲,對于這樣的指責,相關企業均回應并無利用數據優勢“殺熟”的情況。

    “大數據殺熟”到底是否存在,相關方面并無權威說法。或者說,即便這樣的“殺熟”存在,以現有法律法規也很難監管規范,用戶收集證據也面臨困難。

    盡管“大數據殺熟”尚無定論,但一個新的問題已經值得企業關注。在互聯網消費時代,企業可以積累海量的消費數據,那么,消費者的大數據究竟該怎么取得,怎么使用?

    與過去需要從消費者配合填寫的紙質材料里獲取數據信息不同,當下企業從互聯網上獲取消費者信息,具有兩個特征,第一是信息量巨大,第二是可以在后臺取得。比如:當消費者用注冊過的賬號登錄平臺時,其過往的瀏覽、消費記錄一覽無余,個人消費偏好和承受能力也就一目了然。那么,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儲存和分析海量的數據信息都需要一定的成本,不可能像過去填寫紙質材料時,在填寫內容設定上就進行了信息篩選,那么,究竟哪些數據值得保留,哪些數據值得分析?

    另一個問題就是獲取方式,消費者的數據信息,究竟哪些屬于其個人隱私,哪些可以被應用?事實上,目前相關法律法規相對于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經濟,依然有許多空白之處,這也是不少企業選擇鋌而走險的原因所在。不過,一旦不當的獲取方式,甚至消費者數據被用于出售牟利的情況被曝光,企業形象不佳帶來的經濟損失,或許遠遠大于現行法規所能給予的經濟懲罰。

    大數據取得了,分析了,該怎么使用?同樣值得企業思考。消費者懷疑個別企業“大數據殺熟”,或者說是懷疑企業利用數據從自己身上賺取更多“小利”,如果確有此事,企業這樣運用大數據也用錯了方向。

    因為,應用大數據不是為了調整單一產品的定價來從消費者手中賺取蠅頭小利,而是要用大數據為消費者解決更多問題,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這才是企業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力所在。或者說,大數據是用來服務消費者的。企業采集大數據、應用大數據,本身就屬于自身信息化轉型的一部分。不論是傳統行業企業還是新興行業企業,都無時無刻不面臨信息化問題,因為外部環境的信息化進程從來不會停滯不前。企業日積月累的龐大數字資產背后,何嘗不是信息瞬變的市場環境?

    利用大數據對市場做出及時響應,不僅需要企業經營者對于大數據有所重視,具備“數據觀”,更需要企業內部具有響應的應對機制,并且利用這些大數據,考察企業運營管理效率,推動企業高效運轉。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將大數據服務于企業產品和服務轉型,乃至企業的整體戰略制定。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