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加速融入實體經濟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05-15

    隨著大數據產業的深入發展,大數據產業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日益加深,已經從早期的電商、金融、電信領域拓展至農業、醫療、工業等方方面面。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2018)》顯示,2017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4700億元,同比增長30.6%,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提速。
    福耀玻璃首席信息官夏樂冰對此深有感觸。他說,要吸引客戶,吃吃喝喝行不通,關鍵是要提供全方位服務,而服務就是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為基礎的。“生產、研發、制造、工藝、流程、管理費用,都要集成建數據倉庫,對十幾個關鍵指標縱向層層挖掘,一旦出問題,都可以追查到根源。”夏樂冰說。
    普通百姓可以明顯感受到醫療大數據帶來的便利。以慢病管理應用軟件為例,“智云健康”CEO匡明告訴記者,如今,大量前去醫院就診的患者都是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這類疾病的診療重在分析病人的各項數據,以此監測并發癥、調整用藥。
    “其實很多病人的診療可以在軟件上完成,不僅節省醫療資源,也能給醫生提供更準確的病史作為參考。對政府而言,則是統計慢病情況、識別‘騙保’的依據。”匡明說。
    在農業領域,大數據助力傳統農人打造精準農業,擺脫“靠天吃飯”“菜賤傷農”的困境。如電商平臺“一畝田”,發布農產品價格指數供農民參考。近日,中國漁業協會與九次方大數據宣布聯合籌建中國漁業大數據研究院,進行漁情數據監測研究與發布。對漁民而言,對價格走勢將“心中有數”;對消費者而言,將實現精準追溯餐桌上的每一條魚、每一只蟹。
    工業和信息化部旗下的賽迪智庫今年4月發布了《2018年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評估報告》,對十大行業的大數據發展水平做出評估。報告指出,2017年,綜合基礎環境、數據匯集、行業應用等因素,大數據發展水平行業排名由高到低為金融、電信、政務、交通、商貿、醫療、工業、教育、旅游、農業。
    其中,金融、電信、政務大數據發展指數分別為45.35、41.69和39.44,超過行業指數平均值30.51。工業領域2017年的指數為24.28,相較2016年的15.41顯著提高。而農業的指數最低,僅為8.4。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大數據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數據資產管理水平低、數據安全問題突出等問題,需要補齊短板。(據新華社北京電)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