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智能制造,眼下最大的難題之一是如何把大批的工業老設備進行互聯,只有互聯才有可能進行更多的數據化分析,才有可能推進運作效率提升和產品質量提高等等,才有可能讓工廠和機器產生智慧。英特爾正在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布局智能制造,在18屆工博會期間,英特爾宣布與云智匯達成合作,同時加快工業互聯網的生態布局。
聯手云智匯推動工業“老設備”互聯
在過去三十年,制造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推動工業邁向智能制造、推動工業物聯網這個進程中,有很多挑戰。英特爾銷售與營銷事業部制造與工業部門解決方案架構師總監Ted Connell認為,工業物聯網發展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是互聯,第二是智能,第三是自主,在這三個階段的演進過程中,很大一個挑戰就是將大量的設備進行互聯,尤其是老舊設備互聯,更是難題。
老舊設備互聯難在哪里?Ted Connell說,其一是老舊設備在設計之初就沒有預料到未來會有數據收集、連接和傳輸,只是考慮到設備運營(OT)。其二是這些老舊設備的兼容性和跨系統性差。其三這些設備沒有相互連接的端口。不知道從什么地方進行連接。這些設備使用不同的工業條款,即便我們了解了這些條款,也不知道這些條款代表著什么。
基于此,英特爾聯手云智匯來解決老舊設備的上網問題。云智匯是富士康科技集團旗下專注于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及系統整合服務的供應商,所以對制造業有非常多的歷史積淀,能夠懂得制造業的“語言”。
此次英特爾與云智匯合作的落腳點,是富士康在武漢工廠的電子產品組裝生產線。從這條生產線出發,兩家公司將運用各自在智能制造領域所擁有的優勢。摸索出傳統工廠邁向智能制造的路徑和方法論以及解決之道,并復制到更多的工廠。
雙方的合作主要從這些維度切入:實現原有設備、新設備體系和數據分析平臺之間的順暢的數據采集;實現包括老舊設備在內的全廠生產線的智能化;提供遍布廠房、車間的安全穩定的連接;提供從端到云、從車間到企業資源調度系統的定制化物聯網平臺,幫助制造業企業實現大范圍的生產優化。
云智匯公司首席執行官Sam Baker表示:“云智匯通過盤活老舊設備提質增效升級,去支持制造業與互聯網企業融合創新發展。助力中國制造2025,加速智能工廠產業轉型。”
智能制造英特有什么獨門秘籍?
英特爾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必然會與目前的GE和西門子形成新的競爭。對此英特爾中國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陳偉表示,英特爾與其他企業分別從不同的路徑切入,各自有不同的優勢,對于英特爾來說,代表的是用開放技術和更規模化的更低成本化的方式來推動智能制造,應該說IT與OT的融合代表了智能制造的未來趨勢,英特爾工廠自身的實踐是非常好的例證。英特爾希望將自身的實踐以及在工業互聯網從網絡、數據等更多的能力帶到工業界。而對于其他陣營不便評價。
對此Ted Connel談到了英特的邊緣計算,他表示英特爾智能聯機技術可針對傳統設備到新設備的邊緣進行數據提取,經過本地和后臺數據聚合以及分析,提升生產效率。借助該技術,中國頂級制造用例將實現生產資產管理和制造運營改進,釋放超過 500 多億美元的硬件、軟件、連接和服務收入。攜手合作伙伴,英特爾智能聯機技術為中國制造工廠中的設備提供無處不在的安全連接,通過可擴展的技術平臺實現從傳統和新型生產設備采集數據,再對本地和后臺數據進行聚合以及分析。一旦建立高級分析,模型可以自動地從錯誤中學習并改進算法。擁有數字智慧后,工業設備具備了“思考”的能力。
此外從工業協議的維度,目前看來,工業制造行業缺乏對任何單一協議的共識,無數的專有協議均試圖連接業內目前采用的各種工廠設備。然而,并沒有任何協議得到廣泛采用。盡管自動化行業爭相創建通用通信標準,真正的標準仍然缺失。
為了打造全球互聯化程度最高的工廠,實現車間系統與物聯網的互操作性,英特爾啟動了業內的一個通信標準,要求所有工具供應商遵守該標準,以便可以提取和使用所需的數據。這個標準就是半導體設備通信標準—— SECS/GEM,用以工業設備間的通信和連接。目前,此標準已經成為整個電子行業的通用標準。
在陳偉看來,工業企業的智能制造轉型之路,是一個旅程,如何讓工業企業獲得智慧、獲得自主智能,不可能一蹴而就,未來IT與OT融合的思路,一定是趨勢,而英特爾的技術積累和生態優勢,以及相關的方法論,希望能夠更多更好的助力《中國制造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