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四月,北京芳菲滿園,萬物蓬勃。在中國通信學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移動醫療產業大會暨第二屆智慧醫療健康中國論壇”上,移動醫療和基于可穿戴設備的健康管理領域就像這四月的天氣一樣,令人感受到蓬勃的生氣。
移動醫療迎來發展契機
在移動互聯網應用中,最多的應用是看新聞,第二個應用就是健康醫療咨詢。
去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已經超過了10億部,在娛樂、通信、媒體、商務方面帶來了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據統計,現在每人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至少超過1小時,每人每天分享的圖片在全世界超過了10億萬幅。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大數據應用,正在改變著各行各業,也同樣在顛覆著醫療產業,改變著傳統的醫療方式。
“大數據、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產生了一個數據的海洋,因為通過這么多的傳感器,會采集和傳遞大量的信息。過去一個人是通過語音、文字進行傳遞信息,現在不一樣了。”東軟高級副總裁盧朝霞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說,“在移動互聯網應用中,最多的應用是看新聞,第二個應用就是健康醫療咨詢。”
據北京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主任張文中介紹,目前移動醫療在衛生系統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2011年2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允許醫生使用iPhone和iPad查看醫療圖像,并據此做出診斷,醫生的iPhone和iPad將以電子文檔顯示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成像。在歐洲,醫生可以帶著移動超聲設備在醫院內外給患者檢查。
“移動互聯網應用還表現在對藥品庫房的管理上,現在很多醫院已經實現零庫存,需要的時候直接配送。遠程醫療現在也在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提供集保健、預防、監測、呼救、診療于一體的遠程醫療與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張文中說,“今后我們還能通過信息技術看到自己身體某一器官的變化是什么樣的,目前十分‘火’的智能腕帶里就有很多移動醫療的功能,包括對精神病人、傳染病人的管理,因為有了它就可以不跟其他人接觸,減少交叉感染。此外,也能夠用于母嬰管理與新生兒防盜,明確了母親與新生兒標志,建立對應關系,避免被調換或遺失,還防止新生兒被抱錯。”
云、大數據與物聯網顛覆傳統醫療
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這些顛覆性技術出現時,醫療行業企業不變就會被顛覆。
“現在移動互聯網前五個APP應用當中,就包括了健康醫療。通過新技術應用,我們已經看到了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帶來的巨大變化。騰訊的微信實際顛覆了運營商過去的商業模式,而阿里巴巴的淘寶改變了我們的購物和支付方式,在這種大的顛覆性技術出現的時候,如果醫療行業中的企業還是無動于衷,肯定要走向滅亡。”盧朝霞說,“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這些新的顛覆性技術出現的時候,如果從事醫療行業的人不發生變化,肯定也會面臨被顛覆的危險。”
在中國,大家對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投入的錢也越來越多。美國目前的醫療費用支出是GDP的17%以上,預計到2020年會達到GDP的20%。我國現在的醫療費用支付還是比較低的,只占到GDP的5.7%,但目前正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如果沒有辦法控制這種高速增長的醫療費用,政府的財政支出也將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此外,受不良生活方式、過大的工作壓力和環境壓力的影響,我國的亞健康人群在大幅度增加。而且像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我國患病人數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我國糖尿病病人超過1億,高血壓病人目前已經超過了2億,總體慢病病人超過3億。而且未來幾年當中,按照衛生領域的統計,慢病還要呈井噴式爆發。“一個是慢病,一個是老齡化,是兩座新的大山,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經超過2億,這個人群中有兩種慢病的人超過60%。”盧朝霞說,“這需要在新的技術環境下解決。由于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我們可以遠程持續監測連續的心跳和血壓、血氧,在監測的同時如何指導病人的用藥和活動?這就帶來了新的醫療工作方式,可以顛覆傳統醫療。”
顛覆技術催生醫療業“阿里巴巴”
醫療咨詢、健康管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運營服務和商業模式問題。
“事實上,我們看到現在已經進入到精準化、個性化醫療的時代。過去看中醫,是通過望聞問切,老中醫憑經驗下處方。現在的醫院做檢查,實際上也是對數據的采集,經過對數據的分析,然后對身體狀況進行判斷。”盧朝霞說,“現在由于對個體的數據可以更加系統化地采集,已經進入到依靠大數據挖掘、精準、個性化醫療時代,這個時代的到來給移動互聯網與醫療健康行業的融合帶來了新機遇。”
作為一直從事醫療軟件開發的東軟公司,給自己定的新目標是成為健康管理領域的阿里巴巴。“東軟會在新技術下成立健康管理和服務公司,這個公司就是要通過云平臺+終端,提供O2O(線上線下)的健康管理服務,云平臺的建設是基于健康檔案的,里面還有病療知識庫、社交、媒體、APP應用等等。”盧朝霞說,“當然這個云平臺里最重要的是管理模式、實現與用戶交互的健康干預與管理計劃。在端上,我們已經有智能腕表,實際上2009年東軟專門從事醫療的熙康公司就推出了智能腕表,它可以通過藍牙把個人的數據采集放到云平臺上。”
智能腕表既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可穿戴設備,也是像東軟這樣的希望做大健康管理和服務業務的企業最想爭取到的用戶入口。而目前推智能腕表的企業,常常要配置數據后臺作服務支撐。“一個用戶選用了哪個公司的可穿戴設備,就意味著這個用戶的身體數據是屬于他和這個公司的,所以我們也會積極地發展像智能腕帶這樣的終端用戶。”盧朝霞說,“目前我們是軟件定義硬件的產品,腕帶里可以裝不同用途的軟件,有的是運動管理軟件,有的是糖尿病管理軟件,還有的是睡眠檢測儀。”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像東軟一樣看好健康管理領域,但移動互聯網僅只一個手段,而醫療咨詢、健康管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運營服務和商業模式問題。許多人認為,在未來五到十年,移動醫療會發展巨大變化,而誰能夠成為那個帶動行業產生顛覆性變化的公司呢?我們拭目以待。
專家觀點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信息中心王才有
移動醫療無處不在
移動醫療有一些技術上的特征,像移動互聯、移動安全技術、物聯網應用、大數據應用、智能終端、信息采集,還有采集器的路由功能、信息獲取等。而移動醫療在醫療市場上的特征是它無處不在、無縫連接、貼近使用、智能支撐。
我們應該做什么?一方面應該實現對傳統醫療的支撐,包括移動醫療支付、移動臨床服務支持,以及人體體征的監測和智能提醒。例如,移動心臟特征的監護系統,突破了傳統的管理模式。它由監測中心為會員提供監測服務,監測信息傳到分析中心,實時發現問題進行提醒。另一方面,實現從移動醫療到移動健康的支撐,能夠感知自己的健康,及時發現問題,降低患病要概率。
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資源處副處長郭順義
移動醫療重構產業價值鏈
移動醫療的發展將催生和帶動更多新的細分行業。一是很多數據需要專業公司或者軟件平臺醫生給出建議,這會成為非常大的產業。二是健康管理產業,人體數據產生后,會出現很多公司來管理,用戶通過移動醫療擁有自己的私人醫生。
移動醫療會重構醫療產業價值鏈,價值環節將發生轉移。傳統醫療產業鏈上,醫院處于絕對制高點。而移動醫療之后,很多醫療服務機構、中間廠商、軟件廠商,包括服務商進入這個領域,一部分數據會從醫院轉移到相關的醫療產業上,整個價值鏈會發生變化。轉移過程可能是緩慢的,但它確實體現出了移動互聯網、移動醫療的本質。如果移動醫療發展得好,可能會對醫院信息系統發展產生倒逼效應。移動醫療像移動互聯網其他業務一樣,會圍繞著環境、患者、終端產生入口之爭。
北京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主任張文中
移動醫療要注重安全性
隨著大家健康意識的逐步提高,為居民建立連續的、完整的、動態的電子健康檔案,并進行健康狀況評估,提供從社會、心理、環境、營養、運動等多個角度全面的健康維護和保障服務,是可以通過移動醫療實現的。通過移動醫療,可以簽約家庭醫生式服務。
移動醫療應注意的問題既包括產品的性能問題,也包括安全性及隱私問題。因為移動互聯網容易造成信息泄露。所以,發展移動醫療需要法律支持和總體規劃,制定標準規范,推動移動醫療安全穩定、穩步有序發展。切忌盲目發展,要做好科學評判和分析,做好這些規劃才能長遠有效地發揮這個系統的作用。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責任編輯:張汝娟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