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發展 要抓好三個核心任務
在過去10年,固定互聯網消費一直處于增長態勢,2015年,移動超過固定成為主要的互聯網接入手段。全球平均每人每天的移動互聯網使用時間達到86分鐘,71%的互聯網消費來自移動。隨著新技術快速演進、新應用層出不窮,移動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離不開的新空間。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發展極不平衡,移動互聯網安全威脅和風險日漸突出,并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傳導滲透。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移動互聯網發展還存在諸多短板,集中表現在這些方面:一是管理體制機制尚不完善;二是法治建設相對滯后;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四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五是核心技術缺乏;六是管理基礎相對薄弱;七是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仍不到位;八是網絡安全日漸突出;還有實體經濟的互聯網化程度不高。
針對以上問題,201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意見》提出了多項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筆者認為最核心的有三個方面:
一、推動移動互聯網創新發展。內容主要包括:一是,簡化市場準入制度,具體是“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從原來的先申領許可再辦理營業執照,改為先辦營業執照,然后再進行許可登記。二是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首先要全面推進第四代移動通信(4G)網絡在城市地區深度覆蓋、在農村地區逐步覆蓋,特別是要在貧困地區優先覆蓋。在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持續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網絡建設和運行維護,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工作”,并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這一點基礎電信運營商應當給予高度重視,并付諸行動。其次,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研發,統籌推進標準制定、系統驗證和商用部署。增強網絡服務能力,簡化電信資費結構,實現網絡資費合理下降,提升服務性價比和用戶體驗。再次,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辦大事,主要應在移動芯片、移動操作系統、智能傳感器、位置服務四大領域取得突破,實現成果轉化。最后,推動信息服務企業、電信企業、終端廠商、設備制造商、基礎軟硬件企業等上下游融合創新。
二、強化移動互聯網驅動引領作用。《意見》提出,要激發信息經濟活力,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在推動中小微互聯網企業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新發展的模式上,《意見》提出“以大帶小”的融合協同和產業鏈集群的發展模式,即充分發揮基礎電信企業、大型互聯網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通過生產協作、開放平臺、共享資源等方式,積極支持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發展。
三、重點防范移動互聯網安全風險。目前,利用偽基站、非法網站、惡意軟件等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非常猖獗,特別是網絡非法獲取公民信息已從身份信息、電話號碼、家庭地址擴展到網絡賬號密碼、銀行賬號密碼等,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手段實施攻擊,形成了“源頭——中間商——非法使用人員”的黑色產業鏈。2016年出臺的《網絡安全法》明確兩項重要的法律原則,一是收集和使用公民個人信息必須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且目的必須明確并經用戶的知情同意;二是個人對其信息的刪除權(被遺忘權)和更正權制度。《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個人發現網絡運營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要求網絡運營者刪除其個人信息;發現網絡運營者收集、存儲的其個人信息有錯誤的,有權要求網絡運營者予以更正。網絡運營者應當采取措施予以刪除或者更正。筆者建議,2017年要全面貫徹實施《網絡安全法》,加快推進移動互聯網基礎性立法。
筆者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健康有序發展一定要處理好創新與法治的關系。互聯網的創新一定是建立在合規有序與風險可控基礎之上的創新,所有背離合規有序的“創新”都是違背基本規律的。(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王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