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新都區推進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紀實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12-08

    成都市新都區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于2004年6月1日投入運行。進入中心的行政職能部門有31個,設置為登記、建設項目、農業發展、社會發展、稅務事項和房屋產權六個服務區。窗口工作人員113人,辦理行政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213項。中心至今共受理各類行政審批項目和其他服務事項145000件,按時辦結率保持在100%。中心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迅速”的標準、即辦件比例為72%,當場辦結率為50%;213個審批事項共壓縮1200個工作日。

    中心與市政務服務中心聯網互通,并在互聯網上開通了中心門戶網站,建立了全天候政務中心辦公系統,初步實現網上查詢,表格下載和投訴;中心所有事項涉及的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在查詢區可免費查詢。中心網絡完善,電子政務高效、規范、透明。建成新辦企業等七類工商注冊登記的網上并聯審批平臺,在農機部門服務窗口實現“上下互動審批”。中心實行服務項目的設立依據、申請條件、辦事程序、辦理時限、收費標準和依據“六公開”;大廳設有休息桌椅、引用水、便民電話、免費醫藥箱、上網、收費傳真等等便民措施。

    新都區政務中心的健康發展促進了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節約了政府運行成本,節約了辦事人的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政務中心便捷、高效、親民的特色迎來了前來調研的中央黨校、省市有關部門領導的肯定、贊揚,全國許多地方同級政府部門前來學習借鑒,認為新都政務中心這個樣板工程有特色!

    ――新都區政務中心主任 張紅建

    推行“三項服務” 豐富行政服務內涵

    新都區按照市委、市政府推進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要求,積極優化辦事流程,創新服務管理,認真總結試點部門經驗做法,在全區推廣實施了“三項服務”和“三個環節”制度,有效地促進了行政服務由單一向全面服務、一般服務向特色服務轉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這個中心以“親民、便民、利民”為服務理念,按照“程序化、便捷化、透明化、人性化、滿意化”的標準要求,推行了“三項貼心服務”制度。一是預約服務制。由服務對象事先預約,政府職能部門根據服務對象的要求,安排相關職能科室人員在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對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加快辦理相關手續的進程,實行全方位、綜合性服務。今年以來,該中心為企事業單位和群眾辦理各類手續、解決疑難問題550余件(個)。二是延時服務制。按照服務對象的需要,實行未完續辦、急事急辦、特事特辦,不分上下班、節假日辦理未辦理完的服務事項;對服務對象需要辦理的急事、特事,實行即時服務。三是上門服務制。按照服務對象的要求上門為其辦理各類手續,組織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企業有關會議,對企業進行指導、服務。區家具產業發展局、國土資源局、規劃局和新繁鎮等單位全程跟蹤南方香江集團公司手續辦理工作,在9個工作日內全部辦完公司手續,受到了該公司主要負責人的高度評價。“三項服務”的開展豐富了行政服務內容,提供了優質高效的服務,方便了廣大群眾。

    落實“三個環節” 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新都區圍繞和諧執法理念,著力解決“為誰執法”和“怎樣執法”兩個根本問題,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落實行政執法“三個環節”。

    行政監督勸導:對違法情節輕微的當事人進行教育和勸導,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或《行政建議書》,并督促其糾正違法行為,逐步改變原來執法只進行處罰的執法模式。上半年,區工商分局對30余名違法行為輕微、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行政相對人進行了行政監督勸導,在相對人對其行為進行整改后,都免于了行政處罰,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行政處罰約談:在已立案調查且調查終結、核審告知后行政處罰決定之前,約請當事人進行談話。在談話中告知當事人其違法行為事實和擬作出行政處罰理由及依據;聽取當事人對違法行為發生的原因分析和被處罰后的整改設想及意見;向當事人宣傳拒不接受處罰可能造成的后果。通過約談,加強與當事人的溝通,爭取當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區地稅局推行“稅務質疑約談”,約談質疑戶160戶,涉及稅金600多萬元,既達到了政策宣傳和應征盡征的目的,又融洽了征納雙方關系,營造了和諧稅收環境。區交通局通過對某公司出租車駕駛員核定的經營權范圍外(成都市)違規攬客進行行政處罰約談,既使駕駛員受到了處罰,接受了教育,又贏得了駕駛員的理解和支持,增進了雙方的感情。

    行政處罰回訪:在做出行政處罰決定后,由負責執法監督的同志在規定時間內對受到行政處罰的違法當事人進行跟蹤回訪,了解行政執法行為是否合法、規范、公正及違法行為是否得到切實糾正,進一步教育幫助當事人依法從事,同時征求當事人對行政執法工作的意見,向當事人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對經回訪發現執法行為違法、執法人員存在違法違紀行為的,交由案件核審部門、綜合管理部門依據相關規定處理;對經回訪發現當事人仍存在同樣違法行為的,交由案件調查部門促其改正。區藥監局對企業進行處罰后,堅持半年內兩次回訪,了解企業的整改情況,幫助企業解決在整改中遇到的難題。

    落實“三個環節”改變了原來單純的檢查、處罰等做法,通過與違法者交流溝通,變抵制為理解,使行政執法走上了執法與服務并舉的正軌,從源頭上杜絕了執法不公、以權謀私的現象,開辟了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的新路。

    健全長效機制 鞏固“規服”工作成果

    新都區在深入落實“三項服務”、“三個環節”制度的同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機制,有力地推進了全區各項工作的開展。一是建立服務規范制度。進一步完善職位代理制、告知服務制、首問責任制、聯動服務制、服務聯系卡制等,做到職責到崗、責任到人,防止行政越權和不作為現象,形成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充滿活力的運行機制。二是建立行政行為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將責任落實到每個崗位和個人,對行政不作為或損害行政相對人利益的行為,嚴格追究分管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切實完善群眾利益代表機制,在全區各界人士代表中選聘了符合條件的人員擔任“陽光監裁員”,讓廣大群眾參與行政行為的監督。三是建立工作目標考核機制。完善各單位目標考核制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考核制度、干部職工年度考核制度和工作效能督查制度,將部門服務標準和干部職工業績、行政投訴及處理情況、追究行政責任納入年度績效評估,績效考核結果與獎懲和評先選優掛鉤。

    創新工作促發展 “規服”建設見實效

    通過創新和落實“三項服務”、“三個環節”等制度,新都區的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得到了扎實推進,投資軟環境有了較大改善。區發展計劃局政務中心窗口2005年對非政府類投資備案項目實現了急件急辦,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創建的“積分制、滾動式”農民技能培訓體系,因地制宜地解決了農民參加學習和農耕生產的時間矛盾問題,使計算機專業培訓合格率提升到98%以上;政務中心推行了功能分區模式,將進入中心的32個部門劃分為登記注冊服務區、社會發展服務區、稅務事項服務區、房屋產權服務區和電子查詢服務區,在今年一、二季度全市考評中,市督查組對此項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龍橋鎮便民服務中心的服務已延伸到農業“110”;區房地產管理局為西南石油學院、翔宇房產單位和個人提供上門服務200余次,為企業現場辦公20余次,受到了企業和群眾的一致稱贊。

    整合政務服務資源 政務中心日臻完善

    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政務服務監督管理辦法》,把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作為今年全區規范服務工作重點內容來抓。引入了廣電局,健全了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集中辦理模式;建立了綜合服務窗口,對進入政務中心但政務服務事項數量少或者受理次數少的部門的服務窗口進行整合,減少資源浪費,降低行政成本;建立了功能分區跨部門代辦模式,根據職能和服務事項相關聯程度,將進入區政務中心的31個部門劃分為七個服務區,并在每個服務區內確定一個牽頭部門,負責涉及需兩個以上部門辦理的事項的辦理;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壓縮時限,對那些只需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的經政務中心工作窗口審查,申請人提交材料齊全、符合法定要求,當場作出書面的準予決定,將區公安分局辦證中心、區勞動和社會保證局大廳、區國土局辦證大廳對外統一掛牌為“成都市新都區政務服務中心×××分中心”,區政務中心制定統一的窗口服務規范、運行管理考評制度,使新都區政務服務更加集中、有序。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