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建立統一網絡 機制是關鍵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12-11

    當很多地方還在為各路“諸侯”割據一方、電子政務網絡難以統一而愁眉不展的時候,青島市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建成了“大一統”的電子政務辦公網絡。這為其日后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條條”和“塊塊”的對接奠定了基礎。

    “網絡的建設目的是要為應用服務。”談到青島的電子政務網絡建設,青島市委市政府計算機中心主任劉惠軍說:“青島的辦公自動化啟動比較早。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青島市的辦公自動化就已經有了很好的應用,到90年代中期,已經基本實現了公文的無紙化傳輸,這就要求必須搞網絡的建設。”

        此前,青島市也面臨網絡各自為政的問題。“那個時候,每個人的辦公桌上擺著兩臺計算機,一臺對著市委,接受市委的指令,另外一臺要對著市政府,接收市政府的信息。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那年,青島市委市政府遷入新區的辦公大樓,這為統一網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青島市委市政府的高明之處在于,意識到要建設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首先要有一個統一的領導機構。于是,從1995年青島市就醞釀要統一電子政務建設的機構,明確責任主體,并最終在1996年初市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成立市委市政府統一的,并且是正局級規格的獨立的計算機中心。

        “我現在的部門叫青島市委市政府計算機中心,職能是負責全市的電子政務的管理、統籌、協調、推進和技術支持,與電子政務有關的職能都統一在一個機構,有功勞,都是這個機構的,出了問題,責任也是我們的,這就是權責統一的原則。”劉惠軍如是說。

        現在回過頭來看,青島市的這種打破中國電子政務“上無司令部,下無責任人”的怪圈的做法,不僅在當時,即使在現在也是超前的。它不僅保證了全市統一網絡的建設,也為日后,也為日后全市統一各種應用軟件提供了保障。
     
    花了四千萬,省了九千萬

        劉惠軍說:“集中統一的模式就是以十分之一的投錢去獲得十倍的效益,而分散的模式是以十倍的投資去獲得十分之一的效益。”

        青島市的集約化的管理模式,是通過GNSP(Government Network Services Provider)網絡運管模式和GASP(Government Application Services Provider)應用模式來實現的。

        GNSP網絡運管模式就是前面所指的統一網絡,即由青島市市委市政府計算機中心作為全市機關統一的“網絡服務提供機構”,統一建網,服務各方,避免部門重復建網。但網絡只是基礎,上面的應用才是關鍵。 

        GASP應用模式就是由青島市市委市政府計算機中心作為全市機關的“應用服務提供機構”,利用其機房、主機、軟件、信息、人力等各種資源,集中為各部門構建“虛擬應用系統”,并提供專業化的運行管理服務,節省部門的建設和管理維護成本。

        目前,計算機中心已為70多個部門虛擬了部門級辦公系統,為80多個部門虛擬了內部信息資源網站,為50多個部門虛擬審批服務系統,為56個部門虛擬了公眾服務網站,為60多個部門近5000多臺微機提供防病毒和系統漏洞補丁服務,為60多個部門5000多人提供互聯網郵件服務。最近投入運行的網上審批平臺,也將為50多個部門虛擬審批服務系統。 

        劉惠軍算了一筆帳:從2002年開始,電子政務的核心系統的投資,大賬是4000萬,但每建一個系統都是為全市各個部門服務,這樣各部門都不需要重復建設。如此節省下來的錢要超過9000萬。另外,每年所節省下來的管理和運維費用要超過500萬。而且如果各部門自建系統的話,不可能都投大量資金建設專業的機房、也不可能配備足夠的人力,因此很難24*365天的無故障運行。


    “統一了網絡、統一了應用系統,各個部門互聯互通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兒,無論是上下級的聯動辦公,還是各部門間的聯合審批,都水到渠成。”劉惠軍如是說。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