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BM助力中國企業建設以客戶為中心的全整合企業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3-07-04

    日前,由IBM公司、《財經》及《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共同主辦的“創新與變革――新經濟格局下的企業再現代化,IBM論壇2013-上海”在浦東香格里拉酒店隆重舉行。延續北京“IBM論壇2013”創新與變革的主題,在本次上海論壇上,數百名來自長三角地區的行業領導者、創新實踐者和管理名家共同出席大會,并就海內外企業轉型的實戰技能與成功經驗,以及創新管理思路展開了熱烈討論。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先生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加速企業現代化,開創轉型新格局”的演講,結合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產業特征,闡述了企業應該如何進行再現代化建設的觀念和思路,并就長三角等地區企業如何抓住科技發展的戰略性契機,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轉型,以及建立全整合企業,與現場嘉賓展開了精彩互動。

    錢大群先生表示:“伴隨著大數據分析與洞察、云計算、移動與物聯網、社交商務,以及認知計算的新一輪科技浪潮的興起,企業要在新一輪的變革中獲得成功,離不開兩方面的因素:第一,對外以科技創新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整合渠道與通路,捕捉市場新機;第二,對內打造整合、靈活、高效的業務運營模式,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利潤空間。只有通過內外結合,企業才能成為有活力的整體,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IBM大中華地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先生

    科技發展推動企業“再現代化”

    在中國,改革開發三十年來,中國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科技和生產工藝,以及融入國際金融貿易體系,極大地提高了物質生產水平。然而,在今天世界經濟重構和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大背景下,單純強調規模經濟與物質生產已經遠遠不夠,中國企業的再現代化,應當設立體系化的目標。創新能力、客戶價值的創造、社會效益、社會責任和國際拓展能力,都應該是這個目標的組成部分。而創新和積極應用新科技,無疑將是推動中國企業實現現代化的最重要手段。

    在2012年舉行的IBM全球CEO調研中,IBM公司對全球多個地區和行業的一千七百多位企業管理者進行了面對面訪談,深入分析了調研結果,總結出企業再現代化的三點建議:

    第一,深入洞察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創造更高的業務價值和更佳的客戶體驗;

    第二,開放協作,整合創新。要積極進行跨行業、跨領域的協作創新;

    第三,通過社交媒體促進員工溝通。

    在這次全球CEO調研中,企業領導者們普遍認為,科技是影響企業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而要實現這三點,最重要的是把握科技新機遇。

    科技對商業社會具有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以大數據分析與洞察、云計算、移動與物聯網、社交商務、認知運算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浪潮對各行各業的革命性影響已經顯而易見,成為企業深化發展現代化的必要技術途徑。憑借這些技術的發展,我們也可以前瞻性地勾勒了企業和城市的技術前景:

    移動城市,移動企業,因人而動:對客戶而言,企業是移動的,客戶在哪里,企業的服務就追隨到哪里。而對于企業的領導者和員工而言,員工到哪里,企業的支持就到哪里,員工以此可以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和消費體驗。此外,“移動城市”將為市民提供貼身的城市服務,城市服務將與市民隨身而行。

    社交商務,人聯網打造新商業:在全面社交化的世界中,網絡與人、人與人、人與社會或現實世界形成了完整互聯的網絡,即人聯網。人聯網的出現將會改變企業現有的營銷、銷售、服務和管理流程,進而帶動企業完整商業價值鏈的變革。

    專業云、整合云、創新云,開辟商業新疆土:對于企業而言,云是一個有能力創造和提供商業價值的新平臺,同時也是一種讓企業能夠靈活應對變化市場、實現可持續成長的全新業務模式。如今,云計算的理念及相關技術應用開始向企業生產經營、個人生活等領域全面滲透。新的技術和服務不斷涌現,基于這一分布式、資源共享、自服務且支持按需付費的新型計算模式,用戶獲取計算資源的成本大幅降低,同時獲取計算資源的方式也更加簡單和快捷。

    大數據,變資源為資產:大數據是未來商業競爭優勢的基礎,是能夠與蒸汽、電力相媲美的一項重要的自然資源。但企業必須認識到,大數據只有經過深度地分析洞察才能夠成為真正對企業有價值的資產。

    認知計算,自主學習的計算體系:作為新一代智能計算系統的代表,認知計算系統以自然的方式向人類學習并展開互動,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解決傳統計算模式下無法解決的新挑戰。

    加速現代化的“兩個新思維”

    企業的再現代化意在把握創新的思想與創新的技術。而基于大數據分析與洞察、云計算、移動與物聯網、社交商務和認知計算等新一輪技術浪潮,IBM提出了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全整合企業,同時倡導中國企業采納加速現代化的“兩個新思維”,即推進“業務前線化”和建立“整合運營企業”:

    業務前線化(DigitalFrontOffice,DFO):概括而言,業務前線化的實質讓客戶享受“首席執行客戶”的體驗,這是一場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今天的客戶前所未有的強大,他們有移動、社交網絡支持,可以隨時發表和傳播對于企業的產品、服務和品牌的觀點,對企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過去IT系統主要是在企業后端使用,比如財務、薪酬、人力資源管理等等,隨著新科技的發展,企業可以將前后端系統整合起來,從客戶那里獲得個性化需求、獲得洞察,然后帶到企業內部,圍繞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來組織最優化的供應鏈、流程和運營,從而能夠為每一個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創造個性化的價值。這就是業務前線化。它可能成為自從ERP以來最大規模的企業信息化浪潮。

    在企業更加面向市場的前端,前線業務數字化驅動決策者重新思考人與他人、企業、組織之間的互動方式,以及如何產生互惠的價值。在管理和運維的后端,借助全球整合企業模式,企業可以從根本上優化基礎架構,以支持新的互動參與方式,使企業轉向整合、彈性和簡潔的運作模式。

    整合運營企業:另一個思維是整合運營企業。整合運營意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IBM早在2006年就提出全球整合企業,讓企業在跨區域范疇內進行全面整合。今天整合運營企業更進一步,強調全局整合,這是“業務前線化”的基石。“整合運營企業”旨在構建敏捷的組織架構,優化全球運營,在數據驅動洞察的方方面面,激發卓越的商業表現。它通過內部整合和價值鏈整合,大幅優化流程和運營,是企業提升效率和效能的助推器,是創建新型增長點的引擎。

    “再現代化”賦予企業決策者新角色、新領導力,倡導新變革

    這是一個科技創新蓬勃發展的年代,多元化的科技創新趨勢,沖擊著新經濟變局中的商業單元,讓企業的決策者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充滿變革和競爭變數的新階段,企業的決策者必須意識到,確立新的技術和策略觀,對于企業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在傳統的企業IT服務體系中,CIO通常是企業信息技術實踐的推動者。而在“企業再現代化”所主導的商業轉型周期中,將會有更多掌管業務部門的管理角色,例如:CMO(首席市場官)、CFO(首席財務官)、CHRO(首席人才官)和COO(首席運營官)等參與到企業的技術創新實踐中來,并且共同驅動企業轉型。

    IBM認為,企業轉型成功的關鍵之一是領導力,各類首席決策者,均肩負駕馭新科技的重任,應當扮演新角色,展現新型領導力,推動企業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新變革。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