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2016年高峰論壇隆重召開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6-12-08

    2016年12月8日,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2016年高峰論壇在騰達大廈5層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本次高峰論壇由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主辦。圍繞 “打造智慧互聯新生態,開創政務服務新篇章”這一主題,聚焦“互聯網+”時代政務服務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會議邀請市信息化專家委主任、工業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市信息化專家委專委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市信息化專家委委員、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等業界權威專家,與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政務服務辦等主管部門領導一起,共同探討了如何依托信息技術和制度創新,實現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北京市政務服務的智慧化水平,促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北京市30多個委辦局、10多個區的信息化主要負責人以及研究機構和企業等270多人參加會議。

    會議分領導講話、主題演講、經驗交流和報告發布四個階段。在領導致辭階段,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毛東軍以“把握信息時代新機遇 助力經濟轉型新升級”為題進行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指出,今年以來,全市工業、軟件信息服務業實現了速度穩、結構優和質量進的趨勢性特征。前三季度,全市工業、軟件信息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375.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5.2%,其中軟件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過10%,同比增長11.2%。可以說,在北京,信息技術已全面滲透、全面支撐和全面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強有力的驅動力量,下一步北京將聚焦產業鏈、創新鏈高端環節和關鍵領域,著力提升自主創新供給能力,實施“大數據、大軟件、大應用”的產業生態戰略。同時,北京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以“互聯網+政務服務”作為政府創新、信息惠民的主陣地和突破口,為公眾提供主動、精準、便捷、高效的智慧服務,讓智慧城市建設成果真正惠及全體市民。

    在主題演講環節,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以“電子政務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著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題,首先剖析了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他認為,目前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任務目標、面臨問題等方面存在趨同性,都聚焦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但兩者職責邊界不同。要找到智慧城市和電子政務協同發展的基點,電子政務在推進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的時候,要與智慧城市的相關業務結合起來推進;要改革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建設模式,不忘“科學、高效、便民、精準”的初心,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重新定義公共服務系統、形成新模式;要進行制度改革,解決當前電子政務推進中面臨的制度性問題,真正把技術進步、百姓期盼以及中央明確的任務目標結合在一起,推進電子政務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

    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委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題為“從電子政務到智慧政府”的演講中,用大量詳實的數據和案例詳細,從全球的視角介紹了從電子政府、連接政府,開放政府、創新政府再到智慧政府演化的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特點、我國電子政務所處的位置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這些階段都是互聯網時代政府職能轉變的階段性演進過程,它不斷拓展了電子政務的內涵,從優化政府內部的管理到改善民生服務,不斷提升民眾的參與廣度和深度。

    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以“智能化治理與智慧化服務--北京打造智慧政府新形態”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智能化治理、智慧化服務是智慧政府的最顯著特征,智慧民生是智慧政府的核心。他建議北京要想構建智慧政府新形態,必須要先做三件基礎性事情:一是構建全市統一的大數據中心;二是整合并形成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平臺;三是通過行政體制改革,打破部門壁壘,實現數據在部門之間以及向社會開放。在此基礎上建全市統一的智能化治理和智慧化服務三大系統:一是圍繞醫療、教育、社保、就業、住房等領域構建民生服務系統,提高政府民生服務能力;二是圍繞公共安全、市場監管、食品藥品監管、環境監管、社會監管、誠信監管等領域構建監管電子服務系統,提高政府社會治理能力;三是構建對公權力的監督約束系統,提高政府對公權力的制約能力。

    如何在利用網絡傳遞信息、發揮巨大價值的同時,保證個人信息不被濫用?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以“‘互聯網+’環境下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探討”為題進行了主題演講,他以《網絡安全法》確立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原則以及近期起草的國家標準《個人信息安全規范》為基礎,介紹了在個人信息收集、存儲、使用、披露等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的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規范性要求。例如,在個人信息收集的環節,要求目的合法、正當、匿名化等原則;收集范圍要保證最小元素集;收集前應明確告知,并取得授權同意;個人享有的查詢、更正、刪除和注銷賬戶等權利。他舉例說明:目前很多網站,在用戶注冊時列了很長、很復雜的法律用語的隱私聲明,默認同意的做法今后可能不能視同個人同意。

    經驗交流環節,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電子政務處處長潘鋒以“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切實提升民眾獲得感”為題交流了經驗體會。他認為,“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出發點是不忘初心,為人民服務,要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共享“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成果,提升民眾獲得感。他介紹了北京市主要通過四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利用北京通、法人一證通等手段讓民眾足不出戶網上辦事;二是通過大數據中心、實體大廳和網上大廳整合以及多部門協同實施的“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全流程網上辦理改革等手段,推進政務服務的“信息多跑路”;三是通過Data網站、北京網以及“北京服務您”APP等統一渠道提供整合互聯網以及移動端的各類服務資源,建設全市統一的公共數據開放平臺,為社會提供一站式數據開放服務,實現公共數據資源的統一匯聚和集中開放;四是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大數據的技術,把握和預判公眾辦事需求,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主動服務。

    其次,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強介紹了互聯網背景下的北京市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的有關情況。北京市以實體大廳為依托,以“互聯網+”為支撐,按照“431”的目標開展政務工作。“4”是指構建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政務服務體系。目前, 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有37家進駐部門,927個進駐事項,受理累計各類審批事項81.6萬件,日均3400件左右,累計辦結53.3萬件,日均2200件左右,全市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已經初步搭建。“3”實際上是指打造三個智慧平臺,包括開發1個統一的行政審批管理平臺;開發1個網上政務服務大廳,依托首都之窗,整合各部門政府服務數據面向公眾提供服務;開發1個統一的政務服務數據資源庫,實現用戶、事項、監管等資源信息的共享。“431”目標中的最后“1”主要是指打造1類政務服務產品,強化資源信息利用,提升利民惠民能力。最后他認為,互聯網平臺是辦事服務的入口,實體大廳是能辦通辦的基礎,兩個平臺互為補充,缺一不可,必須相互融合,共同發展。

    最后,螞蟻金服集團城市服務事業部總經理林光宇介紹了中國新型智慧城市螞蟻模式,介紹了利用支付寶的城市服務平臺實現基于個人信用的社保、稅務、虛擬城市一卡通、繳費、醫療等公共服務以及聯合懲戒等精細治理方面的典型案例。

    報告發布環節,專家委正式對外發布了《從電子政務到智慧政務》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目前電子政務在新時期面臨新使命、新要求和新動能,已經在建設機制、發展重心、建設范圍、參與主體、建設模式、技術架構等方面均發生明顯變化,正在邁向新的發展階段--“智慧政務”階段。報告詳細總結了智慧政務的內涵、框架和特征,提出在初級階段,重點要建立以公眾需求為中心的建設機制、建設開放架構、以數據共享開放為切入點、提供多元主體參與機會為突破點,不斷創新思維方式和運行機制,為智慧政務發展打開新局面。

    背景材料: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簡介

    北京市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家委”)是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決策咨詢機構,成員由市長(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聘任,主要職責是就北京市信息化發展戰略、政策和重大問題向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提出建議。第一屆專家委成立于2006年10月,由時任市長王岐山同志頒發聘書的16位專家組成,第二屆專家委成立于2011年6月,由金龍同志頒發聘書的45位專家組成。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