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經濟:是機遇,還是噩夢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6-07-20

    借助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手機端移動支付的普及,人們開始尋求把自己閑置的資源分享出去,不僅有人租車,還有人租房。分享型經濟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對傳統行業造成了很大沖擊。

    首當其沖的便是傳統的雇傭關系。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稱,借助互聯網,個人可將閑置物品分享給他人,從而賺取收入。簡言之,分享經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易,隨著它的不斷發展,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和消費者的界限會不斷模糊。

    未來,彈性工作的兼職機會將越來越多。分享經濟對那些不喜歡朝九晚五上班的人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傳統意義上的“失業”恐怕也要重新定義了。

    美國二手商品價格指導網站Priceonomic的調查顯示,在美國多數城市,“空中食宿”上的公寓價格要比一般酒店便宜21%左右,消費者樂意從海量的個人租戶那里尋求房源。

    《華盛頓郵報》提到,有位美國房主利用“空中食宿”(Airbnb)出租房子,一年租出58個晚上共賺了9300美元(約合人民幣5.76萬元)。

    從菲律賓移民美國的加文·埃斯克拉,靠做優步司機積累客戶,他在車里展示自己的珠寶設計作品,宣傳自己的特長,成功開創租車和珠寶設計雙線事業。據美國《福布斯》雜志介紹,在過去一年,加文為乘客設計了許多珠寶,平均每月的交易額達到1.8萬美元。再加上優步每月付給他的3000美元,2014年,他總共進賬25.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6萬元)。加文用這筆收入擴大自己的生意,買了3輛汽車,雇了6名司機。

    優步總裁特拉維斯·卡蘭尼克曾預測,該公司將在2015年為全球數百個城市提供100萬個工作崗位。

    然而,分享經濟在為一些人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成了另一些人的噩夢。

    全球多個國家先后爆發了傳統出租車司機和優步司機的大戰,前者認為自己的飯碗被搶走了。很多歐美城市的政府,也出臺了法律法規,對優步進行限制。

    當個人可以進入市場,同他人分享房屋或汽車等資源時,傳統公司不僅要與行業內的競爭對手“廝殺”,還要同數以百萬橫空出世的“私人分享者”搶奪客戶。

    美國租車公司SideCarCEO蘇尼爾·保羅表示:“得益于分享經濟的發展,我們認為10年后的汽車保有量會明顯下降。現在人們覺得必須有車才好,未來觀念會改變,出門有車坐就行。”眾多車企顯然高興不起來。

    究竟該如何評判分享經濟,美國eveningsun.com網站認為,核心問題在于分享經濟是創造了新價值,還是僅僅取代了已有業務。

    更關鍵的是,互聯網科技日新月異,相關法律約束尚不健全。該不該規范和怎樣規范時下正在快速崛起的分享經濟,成了歐美熱議的話題。

    涉嫌非法營運是諸多分享經濟模式自誕生起就面臨的問題。不論是優步,還是“空中食宿”,在全球各地遭遇的運營危機都不少見。

    大部分國家或地區的法律規定,從事私營載客的車輛和司機,必須取得相關部門的許可證,但優步模式恰恰繞開這一點,讓沒有經營執照的私家車主上路載客。優步本身的中介性質,也讓乘客的自身安全充滿隱患。2014年發生在美國的優步司機性侵乘客事件,就將這點暴露于眾。

    倡導“讓陌生人住進你家”的“空中食宿”,與優步情況相同。根據Priceonomic網站的調查,現階段整個紐約市通過“空中食宿”出租的公寓,已從2010年的2650間飆升到2014年的16500間,但“其中3/4違反了州或市相關法律,并未取得合法的出租許可”。

    《華盛頓郵報》還提醒,雖然相對于傳統的雇傭關系,分享經濟能帶給勞動者更多自主權,但也存在風險——從業者收入不穩定,替公司承擔著大部分運營風險,此外,還缺乏養老、醫療、傷殘保險和法定假期等福利和保障。美國《時代》周刊表示,這種既不屬于白領也不屬于藍領的“無領工作”,將讓勞動者處于自“羅斯福新政”以來從未有過的狀態。

    在美國前政府官員范·瓊斯看來,分享經濟的出現讓人喜憂參半:“對從船上跌落的人來說,這是救生索。但對多數人來說,待在舊經濟模式的船上更好。”

    英國《金融時報》強調,分享經濟的參與者可享受它帶來的福利,但也不能忽略其黑暗的一面。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