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消費大潮來臨?一門網絡課程何以價值3500萬元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7-09-18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記者發現,一位北大經濟學教授的網絡專欄,擁有超過17萬付費訂閱者,價值近3500萬元。而這僅僅是眾多網絡付費內容中的九牛一毛。在崇尚分享精神的互聯網時代,為優質內容付費已漸成趨勢。

    知識消費大潮悄然來臨

    從2010年起,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每年都在北大講授《經濟學原理》和《法律經濟學》兩門課。而如今,借助互聯網,他的學生已經超過17萬。

    這些學生遍布全國各地,從事著不同的職業。他們并不坐在北大的課堂里,而是每天拿著手機,聆聽薛兆豐錄制的10分鐘音頻課程,在線回答他前一天提出的思考題。“學費”是一年199元的專欄訂閱費。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深度普及,互聯網內容也雜亂無章、良莠不齊,為用戶帶來篩選的困難。優質內容越來越成為稀缺品,分答、得到、知乎live等知識共享平臺的涌現,預示著知識付費春天的來臨。

    在薛兆豐開設專欄的平臺上,還有近30個不同領域的學者開設了付費專欄。比如天使投資人李笑來開設的“教你如何變得更值錢”的專欄,訂閱人數超過了17萬,科學作家萬維鋼開設的西方書單解讀專欄,訂閱人數超過12萬。

    記者在一家英語學習的知識共享平臺上發現,其推出的線上短期閱讀訓練營也十分火爆。每人收費近200元,僅僅一期的付費學員就超過400人。

    阿里應用分發平臺近期發布的2017年二季度應用行業報告顯示,以“90后”為主的知識付費用戶已達到5000萬,預計今年知識付費的總體規模將達500億元。

    搶奪碎片化時間的終極戰場

    薛兆豐在專欄里對訂閱者說,他要做“陪你買早餐的經濟學家”。

    被稱為“知識經濟”商人的羅振宇說,當前行業邊界正在消失,每個消費升級的行業都在爭奪用戶的時間,用戶選擇用學習來填充碎片化時間,是有價值的真實需求。

    而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幫助用戶達成類似“一天讀完一本書”的小目標,正是許多付費知識分享平臺的產品模式。

    考古專家黃薇近年來在瓷都景德鎮“忙時種田,閑時考古”,在帶領當地村民成立農業合作社過程中,她堅持每天收聽十分鐘經濟學付費專欄。“用零碎的時間,鍛煉系統的經濟學思維,有種武俠小說中練功不斷升級的感覺。”

    “付費內容就是為讀者做減法。”蜻蜓FM總裁鐘文明說,因為屏蔽掉了大量垃圾信息,付費反倒成為一種為用戶節省時間的方式,越來越為用戶所接受。因此,他們的產品設計目標就是幫助用戶最大化地利用個人時間來獲取信息。

    付費不付費?未來不再是問題

    用戶愿意付費的內容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具有強IP效果的經驗、知識,另一類是因版權限制不得不付費的內容。

    但內容提供者很清楚,用戶只愿意為優質內容買單。在訂閱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背后,專欄作者及其團隊花費了大把的時間來制作內容。

    不過,用戶為內容付費的習慣并非天然形成,這部分歸功于政府近年來加強網絡版權保護的力度。尤其是連續多年的“網劍行動”有效打擊了網絡侵權盜版行為。如今,互聯網上再難找到免費下載的音樂和正在院線上映的電影。

    “今天誰還愿意花一個小時去網上下載一個電影,如果看這個電影只要付10元錢,他會立馬付。”鐘文明說,因為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很多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了。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