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信息化必須跨越東西方文化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8-04

    今年5月,中國《2006-2020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出臺。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而實現國民經濟信息化,制造業信息化處于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在這個大背景下,近日,一場由神州數碼發起的“服務中國制造,構建綠色和諧”的“綠色供應鏈”風暴在中國大地驟然刮起。6至7月短短2個月,這場風暴由北向南,先后席卷北京、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地數以千計的中國企業。

    這場跨越東西方文化的工業信息化風暴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并帶給人們全新的思考。

    數據顯示:1995年我國和美國的信息化差距只有四、五年,進入21世紀已經擴大到20年距離。以管理信息化ERP為例,據統計,我國3000萬家企業,管理信息化在大中型企業的實施率僅有0.7%,而在這0.7%中,成功率不足20%。相比之下,歐美發達國家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實現了ERP的普及,普及成功率達85%。

    中國工業領域信息化的強烈反差給了人們當頭一棒。

    面對全球工業信息化的浪潮,中國企業信息化出現過兩個誤區。一部分中國企業認為:信息化是西方科技,中國傳統文化無法產生與信息文明相匹配的管理思想。于是相當一段時間里,很多中國企業迷信跨國公司開出的西方管理藥方,不顧中國現實,固執地在中國推行西方管理信息化的思維。另一些企業則認為:管理信息化只是意味著把算盤換成計算機鍵盤,骨子里的文化觀念不用改變。這些企業可以花錢買計算機、買軟件、鋪設信息網絡,但絕無心改變原有管理觀念。

    這兩種思潮使中國工業信息化步履緩慢,與發達國家差距越來越大。

    “對大多數國內企業而言,信息化過程實際上也是管理文化再整合的過程。我們必須將具有典型西方思維特點的國外管理軟件系統改造,而不能全盤端給中國企業。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具有中國思維和文化視角的企業管理者和執行者。”

    神州數碼管理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紹元的這種反思,提出了中國制造業信息化中的一個關鍵環節:科技創新必須本土化。

    李紹元認為,就管理而言,西方科學與中國文化就有明顯差異。

    韓國、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國臺灣等信息化先行的東方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也印證了李紹元這一思考。這些國家和地區統屬儒家文化圈,他們的企業信息化并沒有簡單地拷貝歐美模式。以中國臺灣而言,制造業的ERP成功普及率高達75%以上,接近歐美發達國家水平,這并不是說臺灣在軟件核心技術層面已經跟美國平起平坐,而是他們加速經歷了西方科學理念與東方傳統文化的融合過程,并逐漸建立了適合中國傳統價值觀念的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

    中國在企業管理信息化方面一直跟在美國屁股后面,學習和模仿西方模式,走了很多彎路。業內人士指出,加強自主創新是中國信息化的必然道路。我們不能買來一個信息化,尤其是管理軟件方面必須有中國特色,必須大力發展自主的信息化軟件產業。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