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制造業信息化呈現新發展趨勢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 2006-08-22

    隨著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制造業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應用興起,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重點日益從內部信息化諸環節向外部管理信息化轉移,與產業鏈、與消費者、與社會信息聯系日益緊密,對信息網絡和應用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 

        從全球來看,世界制造業信息化發展走過了一條“由內向外”的道路。自從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制造業信息化從功能自動化(CAD、CAM、CAPP、MRP)起步,經歷了信息系統集成(如CAD/CAPP/CAM、CAD/MRPⅡ、CAPP/MRPⅡ、CIMS),生產過程優化(如CE、BPR)等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以滿足全球化市場用戶需求為核心的快速響應制造活動成為可能,國際制造業出現了五大變局(參見本期5~8版中縫)。以虛擬制造、總裝制造、轉移制造、全球協作制造為標志,制造業信息化的重心開始向外部信息網絡化全面轉移。制造企業通過網絡在全球范圍內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基地。如波音747飛機的450萬個零部件,就來自近10個國家的1000多家大企業和15000多家小企業。由英國總裝生產的汽車,其發電機來自瑞典,控制設備來自德國,底盤、彈簧來自美國,車身來自意大利。美國耐克公司自己只生產“耐克鞋”關鍵的氣墊系統,其余全由外部加工制造商提供。憑借其獨特的設計能力,耐克公司將主要精力集中于新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營銷上。在美國的硅谷地區,30%的研究與開發工作是在日本與歐洲進行的,90%的組裝工作是在第三世界進行的。而這些研發資源、制造資源的協作,高度依賴信息網絡和新興的信息應用服務。

        我國制造業主體企業在初步完成內部信息化后,由于產品設計、企業管理、企業協作等方面創新的需要,對外部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國家“十五”科技攻關“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國家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中心副總工程師柴躍廷教授告訴記者,我國制造業信息化“十五”期間已經呈現明顯的由內而外的“外化”趨勢,突出表現在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等方面的信息化受到企業的重視。

        調查表明,以下四股力量構成了制造企業外部信息化的服務主體:一是阿里巴巴、慧聰、中國化工網這樣的專業化服務網站發展非常快;二是越來越多的軟件企業由設計產品、賣產品向賣服務轉化;三是大型骨干企業信息化進程中IT服務公司也在社會化,比如一汽啟明、寶鋼的寶信,現在其服務對象不限于自己的母體企業,而是為特定行業服務的純粹的第三方服務;四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主要電信運營商都紛紛提出向信息服務轉型,為中小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向電子商務領域邁進。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不斷優化、制造業信息化服務產業化不斷發展,“十一五”期間制造業信息化“外化”的趨勢將更加明顯,外部信息化將會有一個快速的發展期,對制造業信息化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今年5月剛剛發布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明確提出“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推動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業的改造。推動供應鏈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大力扶持中小企業信息化。”專家指出,其中“推動供應鏈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正是制造業外部信息化發展的主要方向。

        當前我國制造業信息化出現的另一重要發展趨勢,就是產業電子商務(大型骨干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鏈)和針對消費者個體的綜合消費電子商務正在朝著專業化電子商務,也就是第三方交易與服務平臺方向發展。基于第三方平臺的電子商務服務業不僅為制造企業提供與交易有關的服務,如市場、銷售、采購、信息增值服務等,還包括與業務有關的服務內容,如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供應銷售、財務、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技能培訓、旅游、保險、醫療等,以及信息處理、數據托管、應用系統等技術服務。

        基于網絡的交易服務、業務服務、技術服務及在線支付、電子認證、現代物流、信用等服務業也逐步形成與發展,逐漸形成新型的電子商務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無疑將為信息通信業帶來巨大的需求空間和發展機遇。 


    地方動態

    首屆數字全民國防教育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