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體上看到了一個統計數據,中國有4200萬家中小型企業,看似興奮的數據,如果都實施信息化,將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可仔細想想,信息化之路并不一定能很順利。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分析中小型企業信息化需求特征及矛盾,并探討解決之道,乃成功的前提之一。
在中國很多東西都是新的,新的認知、新的理念、新的感覺。 信息化在很多中小型企業里都是出于邊緣化的地位。主要的根源在于信息化對于中國的很多中小型企業決策者而言是一個只有30年左右時間積累的概念,遠不及“帳房先生”的地位。然而社會競爭的存在,企業在各個管理環節中又存在效益提升的切實需求,這也是信息化存在的基礎。
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的特征和矛盾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化整體基礎不好,導致IT部門地位的邊緣化
2、決策者希望很少投入得到豐厚回報的普遍愿望
3、信息化的目標的模糊導致規劃的缺失
4、需求的多變性
5、信息化快速成效和企業自身管理成熟度的矛盾
6、靈活性信息化架構與規范管理的矛盾
7、決策者的想法、管理層的想法、操作層的想法都不一致的矛盾
……
這些需求特征和矛盾足以導致非常多不協調現象的產生,很多企業投入的很多資金卻很難得到真正的回報。那企業信息化解決之道該如何走呢?
以上信息化需求特征和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我們沒有任何人有能力去改變這些矛盾的存在,信息化解決之道需要找對方法,逐步推進。
第一步:找到信息化的價值所在,任何企業的信息化都不會是企業的目標,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都來自于企業內部一些本質的東西,企業都會存在一些管理環節有效益提升需求和傳統管理方式無法高品質解決的領域,比如制造業延時交貨、大規模生產的排程、采購合理性控制等等;企業內部管理的透明性和管理過程的可視化;標準、高品質客戶服務的保障等等;我們需要明確信息化的目標。
第二步:合理的信息化規劃,我們很多企業決策者在上一些信息化的時候并沒有一個很合理的規劃,最后造成了大量重復投資、重復操作、信息重疊的顯現,這樣的話,唯一的結果就是挫敗企業決策者信息化的信心和對IT人員的信任,信任從某個角度來看也許是最高的成本。 合理的信息化規劃是相當重要的,IT人員和信息主管從目標著眼,分析企業的核心業務所在,歸納總結企業信息化行為中的公共行為及基礎數據而規劃企業的信息化基礎架構;逐步實施企業信息化的長遠目標。
第三步:使信息化快速見效,IT邊緣地位的特征強烈的暗示著一種信任需求的存在,建立信任的最好的途徑就是見效,快速見效,普遍的愿望都是低投入、高回報的,從企業的核心問題著手,幫助企業決策者看到實在的效益,遵循整體規劃,逐步實施企業信息化,幫助企業提升各個環節的效益。
第四步: 我們將大步的邁向企業信息化的光輝道理……
很多國家人口都不會超過4200萬,在中國卻有4200萬家中小型企業,如果實施信息化,那是中國IT領域一塊非常巨大的蛋糕,IT人員盡量少一些想當然,多從企業目標和需求特征著手;企業信息主管少些盲目的最求虛的概念,多從企業內部矛盾著手規劃和計劃,IT一定會有輝煌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