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財政部印發了《關于推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有效運營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旨在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以下簡稱“平臺網絡”)的定位與職責,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運營能力,促進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刊登中小企業局局長馬向暉對《指導意見》的解讀文章。
在解讀《指導意見》制定的背景時,馬向暉指出,201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提出實施“十二五”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工程并開始建設運營以來,已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由統籌全省服務資源的樞紐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省平臺)與貼近需求提供直接服務的“窗口”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窗口平臺)共同構成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系統。截至2016年12月底,平臺網絡共注冊服務機構3.11萬家,注冊企業59.21萬家,共有2483個服務機構為52.18萬家企業提供了234.55萬次服務。可以說,平臺網絡作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的骨干架構和基礎環境,已具備進一步加快發展的基本條件。但同時,在平臺網絡運營過程中,也存在地區間差距較大、“自造血”能力不足、線上服務比例有待提升等問題。為了更好地指導平臺網絡運營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財政部研究制定了《指導意見》。
在談到關于平臺網絡的定位與職責時,馬向暉指出,《指導意見》依據“十二五”期間各地平臺網絡的運營情況,清晰明確了平臺網絡的定位與職責,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明確了平臺網絡以“中小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向中小企業提供公益性服務和增值性服務為主要內容”,依托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平臺開展公共服務,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抓手。二是明確了省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在推動平臺網絡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服務協同、運作規范等方面需要發揮政策引導、資源統籌、制度建立、任務委托、運營監督等作用,統籌協調平臺網絡的運營和持續完善,為中小企業提供找得著、用得起、有保證的服務。三是明確了省平臺應發揮樞紐作用、集聚作用、帶動作用,做好“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服務規范,組織帶動優質服務資源和優質服務項目,匯集和宣傳政府發布的服務信息和方針政策”等職責。四是明確了窗口平臺“以滿足企業需求、做好貼身服務為宗旨”,自主開展并配合省平臺做好服務需求調研、服務需求傳遞、開發服務產品、組織服務機構開展精準服務、接受省平臺運營服務機構的業務統籌等工作。
馬向暉還解讀了《指導意見》提出的平臺網絡五大重點任務與保障措施。馬向暉表示,《指導意見》以向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找得著、用得起、有保證的服務為初衷,以推動平臺網絡長期健康運營為目的,完善定位職責、提高服務能力、強化運營保障,為不斷完善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環境提供有力支撐。